|
当前传染病及其免疫预防面临的新挑战 |
|
6 1977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毒 汉坦病毒 7 1977 空肠弯曲菌肠炎 细菌 空肠弯曲杆菌 8 1980 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病毒 人T细胞嗜淋巴病毒Ⅰ型 9 1981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 10 1982 出血性结肠炎 细菌 大肠杆菌O157:H7 11 1982 毛皮样细胞白血病 病毒 人T细胞嗜淋巴病毒Ⅱ型 12 1982 莱姆病 细菌 伯柔疏螺旋体 13 1983 顽固性腹泻 寄生虫 比氏肠孢虫 14 1983 胃溃疡、萎缩性胃炎 细菌 幽门螺杆菌 15 1983 艾滋病 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6 1986 顽固性腹泻 寄生虫 卡晏环孢子球虫 17 1988 突发性玫瑰疹 病毒 人疱疹病毒6型 18 1989 人欧利希病 细菌 查菲欧利希体 19 1989 丙型肝炎 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20 1990 戊型肝炎 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21 1991 委内瑞拉出血热 病毒 瓜钠瑞托(Guanarito)病毒 22 1991 非典型巴贝西虫病 寄生虫 巴贝西虫新种 23 1992 地方性流行性霍乱 细菌 霍乱弧菌O139 24 1992 猫抓病 细菌 巴尔通体 25 1992 环形孢子虫病 寄生虫 环形孢子 26 1993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病毒 汉坦病毒分离株 27 1994 巴西出血热 病毒 萨比亚(Sabia)病毒 28 1995 庚型肝炎 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
慢性病的疾病找出了病原体,并确认这些疾病的传染性,如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HBV、HCV、 HGV引起的肝癌,人类T细胞嗜淋巴病毒I、II型即HTLV-I及HTLV-II分别引发的人类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及毛皮样细胞白血病等。相信今后还会发现新的传染病和新的病原体。 2. 传统传染病重扰人类:一些传统传染病曾被有效控制,但由于病原体的变异、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行为的改变,近年又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之势,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3方面: (1)除了发现新的病原体之外,当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出现了耐药株、可变异株引起的传统传染病的再度爆发和流行,如抗药株引起疟疾、登革热、结核的发病以及变异株引起的霍乱和流感的流行。 (2)环境改变诱发传染病的流行。如天灾人祸可引起霍乱、胃肠道及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开垦荒地、砍伐森林引起出血热的发生及扩散;气候变暖是近年世界气候变化的特点,导致媒介昆虫超常繁殖,造成登革热和疟疾的流行。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监测与预测结合看控制规划对儿童生存的贡献 下一个医学论文: 猪雌激素受体基因 ESR 点突变的PCR SSCP检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