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测与预测结合看控制规划对儿童生存的贡献 |
|
童方
近年来不论在我国城市或农村,儿童系统保健和管理均随经济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预防接种覆盖率达95%以上,烈性传染病得到强有力控制。现阶段儿童肺炎成为第一位死因,肺炎死亡专率的下降幅度,对描述儿童生存水平起关键作用。为期5年的全国控制规划调查、监测及评价了我国中等水平农村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现状及死亡状况,涉及13个省27个县,覆盖1 409.6万人口,自1990年实施,1994年扩展至24个省、54个县。本研究引用其中的生存监测数据及1991年我国儿童生存资料[1],以医学统计预测中的时间顺序外推法进行预测,公式为。式中r为年平均下降率,Po是初始年的指标值,Pt是t年后的指标值[2]。用较简便方法即可推论数年后的儿童生存状况(附表)。 由监测结果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下降幅度相似,预计分别需5.3和4.9年达到2000年应达的水准,至报告截止时尚需1.3和0.9年。80年代,美国这两项指标分别为12‰和10‰,瑞士为9‰和7‰,日本为6‰和4‰。预计至2000年,所监测省可达6.2‰和4.4‰,如果速率不变,其儿童生存水平能够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90年代水平,前提是国家政治经济稳步上升及干预措施的实施。 如前所述,儿童肺炎死亡专率的下降,最能带动生存水平的改善。监测还表明,两项肺炎死亡专率也基本一致,下降幅度较大,均已提前达到目标,比1990年降低了三分之一。儿童肺炎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受到国民经济几何级数增长的影响,因此使用指数曲线预测模型,即Y=bax的递减规律[3],当其值较高时,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可有较明显的下降,而降至一定程度时,则不易再显著降低,而全国控制规划增加了针对儿童肺炎的管理措施,其死亡专率的下降呈回归直线状,较预测曲线进展快,但其中并不排除某些波动。 由WHO资料显示,60~80年代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率为6.2%,80~90年代为2.9%,1990~2000年要求速率为4.0%,监测省中等县的速率为18.0%,较要求的幅度高得多,其中全国控制规划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94年新建立的扩展省监测资料显示,与1990年监测省基础调查水平惊人地相似,无自然降低,这可能由于扩展省为中下等水平的县有关。90年代,我国贫困县亦实施了多项较大规模的干预措施,这些费用低廉的具体措施联合起来应用,有可能使实际的行动效果高于预测期望值,进而使儿童生存水平按期或提前达到2000年目标。
参考文献
1童方,贺阗,赵丹慧,等.以大规模监测推动农村儿童保健工作.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4,6:24-27. 2章扬熙.医学统计预测.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4-55. 3数学手册编写组.数学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1.
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 北京市 100020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冠心病起源于胎儿时期的学说 下一个医学论文: 当前传染病及其免疫预防面临的新挑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