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全国协作组研讨会纪要 |
|
曾庆馀 肖征宇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召开的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全国协 作组首届研讨会于1997年1月9日至12日在汕头大学举行。来自18个省市的46名代 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经过4天热烈讨论,对有关问题达成共识,迈出了协作研究 的关键一步。现将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一、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AS)是多见于青少年、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 及其他组织的风湿病。其患病率高,病程漫长,晚期可致严重残疾,对病人生活 质量和社会生产力影响很大。
自从发现本病与HLA-B27强相关以来,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生了长足的进展。 但其病因至今不明,缺乏根本治疗措施,全世界大部分地区仍以非甾类抗炎药 (NSAIDs)即对症治疗为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病的治疗远比类风湿关节 炎落后。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成立12年来,广大风湿病学工作者在本病的临床和 基础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缺乏组织,各方面的资料 参差不齐,缺乏权威性。为取得完整的、对国人有普遍意义的资料,中华医学会 风湿病学学会成立了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协作组,其目的在于制定科学、严密、 可操作性的统一研究方案,以达到:(1)了解国人AS的临床特点,早期表现、病情 活动性判定、影响预后因素,以及包括眼、神经、肌肉、心、肺、胃肠等的关节 外表现,最后制定适合国人实际情况的、能够比较早期诊断的AS分类标准;(2)探 讨AS的最佳治疗方案,第一步计划连续3年的柳氮磺胺吡啶(SASP)、甲氨喋呤(MTX)、 雷公藤多甙、以及联合用药的指征和疗效观察。会议认为,鉴于目前缺乏世界公认 的慢作用药(或根本治疗药),应鼓励诸如中医中药等其他治疗的观察参与,但必须 严格按照当前国内外疗效观察方法进行考察。
会议建议的临床观察基本项目包括:病史、症 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 学表现。脊柱活动测量应采用“脊柱活动度测量尺”和Schober试验或其中之一, 同时观察指地距等。实验室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蛋白电泳、免疫球 蛋白、碱性磷酸酶外,还应做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对于X线骶髂关节炎≤Ⅲ 级的病例,应做CT检查,但骨盆正位平片仍应作为初诊和随访的常规。其他特殊 项目的研究,各单位可根据工作条件而定。
会议建议治疗观察方案包括:
1.病例选择:满足下列条件者可纳入随机研究计划:(1)病史1年以内,可诊断 AS。即CT骶髂关节炎≥Ⅱ级,且有以下临床表现之1项或以上者:①胸、腰、腹 股沟、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适;②夜间痛或晨僵;③活动后缓解;④不对称性外 周寡关节炎、尤其下肢寡关节炎;⑤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着点病;⑥虹膜睫状体 炎。(2)骨盆正位相骶髂关节炎不足Ⅲ级者,有条件应行双侧骶髂关节CT检查。(3) HLA-B27阳性或阴性者。(4)除NSAIDs外,未用其他药物治疗。(5)能坚持随访3年以上者。
2.治疗方案:(1)首先向患者解释病情,说明本病的长期性和可控制性,告诉 患者治疗计划,取得合作,以完成3年以上随访。(2)允许使用NSAIDs或<10 mg/d 的小剂量泼尼松,不用治疗方案以外的旨在抗风湿治疗的药物。(3)慢作用药 的使用:①SASP第1周0.5 g,每日3次,第2周起1.0 g,每日3次;②MTX第1周5.0 mg, 第2周7.5 mg,第3周10 mg,第4周起15 mg,每周1次;③雷公藤多甙20 mg,每日3次。 (4)第1个月每周查血常规,监测不良反应。以后可每个月至3个月随访1次 ,按临床 观察表进行记录,包括停NSAIDs的时间。最初4个月每月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无不良反应者以后可酌情增大时间间隔,但至少每3个月化验1次。(5)如单种慢作用 药治疗1年以上无效,可考虑加第2种慢作用药(MTX 7.5 mg,每周1次;SASP 0.5 g, 每日3次;雷公藤多甙10 mg,[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乳糜泻的研究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第一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周精华择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