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乳糜泻的研究进展

[9]。

3.环境因素:除含麦胶饮食外,可能加杂有其他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11]。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CD患者中,Ad 12——一种从人体消化道分离的腺病毒,感染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而α-麦胶蛋白与Ad 12 的Elb蛋白具有同源性,可作为抗原决定簇被
识别。但二者间确切的关联尚须进一步研究。

二、病理组织学改变

典型组织学改变包括:小肠黏膜平坦,绒毛萎缩,隐窝肥大, 细胞增生,上皮
淋巴组织浸润,固有层水肿,其中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碱性粒
细胞、肥大细胞数量均增加。潜伏期患者黏膜大致正常,可仅表现有绒毛IELs数
量增加。Ferguson等[12]认为以上两种表现实属黏膜连续变化过程的始末。

必需指出,即使典型的镜下改变也不具有特异性,在兰氏贾第鞭毛虫病、牛
奶不耐受症及营养不良等病中亦可有类似表现。

三、临床表现

CD主要以小肠吸收不良为典型表现,包括腹泻、尤其脂肪泻,体重下降, 及
各种营养物质缺乏症,如贫血、骨病、Vit K缺乏性出血。幼儿多呈易激惹,身材
短小,生长发育迟缓,青春期延迟。CD的胃肠外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需引起足
够重视。Corazza等人[13]曾对200例贫血患者进行血清学筛查,后经小肠活检确
为CD者有10人,占5%。

同时,CD可伴发多种疾病:疱疹性皮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干燥
综合征、幼年型类风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慢性肝病、IgA缺乏、牙釉质
发育不良及恶性肿瘤等。在疱疹性皮炎中2/3患者有小肠绒毛萎缩,去麦胶饮食
有利于皮肤及肠道损害的缓解。有作者认为它和CD实为敏感个体对麦胶在不同部
位的病理反应[12]。在IDDM患者中CD的患病率可达2%[14];慢性肝病患者CD患
病率在1.5%以上[15];Collin等[16]报道4.8%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合并
有CD。最为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恶性肿瘤在CD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增高[9]。

四、诊断

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试验性治疗及负荷试餐、血清学和病理活检。70年代
的诊断标准包括:(1)最初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小肠活检。(2)去麦胶饮食3~6个月
后再次活检,病理证实好转。(3)含麦胶饮食后镜下病变再度出现。此标准有很大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脂餐后血浆乳糜微粒及其残粒相对含量与
    乳糜腹二例
    泄 泻 的 辨 证 施 护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药物治疗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微生态制剂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
    左侧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合并皮下乳糜
    乳糜尿激发试验对乳糜血尿并肝功能损害
    小儿秋季腹泻的家庭指导及护理
    思密达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 
    老人腹泻的家庭护理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预防和治疗
    CAPD并发乳糜腹水1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