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诊断的评估 |
|
魏岗之
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是中国老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脑血管意外的警告信号。其中约有1/3将发展为脑血管意外,一次TIA预示 有罹患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而能使医生在发病前进行干预。TIA是由于血管病 变引起的脑或视网膜缺血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并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 实际上大多数发作要短暂得多,主要体征大多于1小时内消失,颈内动脉系统TIA 平均时间为14分钟,而椎-基底动脉系统为8分钟,如果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只 有14%能在24小时内恢复。
TIA由不同原因引起,病因确诊是治疗的关键。一些非血管病引起的短暂性 神经功能缺损与TIA表现极为相似,如局灶性癫痫、偏头痛、脑肿瘤、硬膜下血 肿、代谢障碍如低血糖或高血糖发作,都会引起短暂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动脉瘤 破裂、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早期可以出现警告信号,系动脉瘤渗漏性 扩张压迫邻近脑组织或动脉瘤内血栓导致动脉栓塞。有时脑内出血由于小的血肿 或同时合并小或大的闭塞性动脉病变也会出现TIA的症状。
老年或伴有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是TIA最常见的病因,而 病因不同其发生率也各异。动脉粥样硬化性梗塞前25%~50%有TIA,心原性栓塞 为11%~30%,腔隙性梗塞为11%~14%,血肿为3%~8%,蛛网膜下腔出血为1%~7%。 较少见的病因包括高凝状态,动脉夹层,动脉炎和药物所致。TIA持续时间对诊断 的重要性如何尚存在分歧,一些研究表明较长时间的TIA发生在非颈内动脉狭窄的 病人,提示来源于栓塞,亦有不同意见。尽管TIA可能提示某些病因,但不具特异 性,即时详细检查确定病因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由于患者就诊时往往症状已经消失,详细询问病史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有时 诊断仍旧很困难。TIA症状多变,随受累血管而异,颈内动脉受累表现为同侧眼 或大脑局部缺血症状,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不清或视物灰暗,呈云雾状。仅少数 表现“遮布”或“幕帘”样视力丧失,持续1~5分钟,超过30分钟罕见。半球缺血 通常表现对侧面部、肢体麻木或无力,语言困难,认知或行为改变。椎基底动脉 TIA经常表现小脑、前庭症状(共济失调、眩晕、视物旋转、构音障碍),如眼肌无 力(复视),单或双侧的运动及感觉症状,偏盲和双侧视力丧失也有发生。但TIA极 少表现为单纯晕厥发作,轻度头痛,二便失禁,意识混浊,遗忘或癫痫发作。另 外TIA持续的时间也很重要。通常起病突然,持续不超过1小时。如症状进展(身体 不同部位相继受累)提示其他病因,如癫痫发作或偏头痛。
二、预后
TIA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危险较一般人群明显增高。一般来说,TIA发作 后5年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为24%~29%。第1个月为4.8%。第1年为12%~13%。 有TIA发作的病人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在第1年内上升13~16倍,以后的5年内大 约是7倍。颈内动脉狭窄超过70%半球的TIA病人,预后不佳,2年内脑血管意外 超过40%。与之相比,单纯性单眼视力障碍预后较好,年青TIA患者发生脑血管 意外危险较低。上述数字显示不同TIA亚型对预测预后的重要意义,对TIA患者 的评估应力求确立病因,从而估计预后并决定治疗。
三、TIA患者的诊断评估
TIA缺乏诊断标准和常规评估方法,由于各自病史和症状不同,以致无法确 立最佳常规检查程序。例如:评价男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反复单侧黑朦发作,无 疑定位于一侧颈内动脉。而对有自发流产史的妇女,有静脉血栓及多灶性TIA发 作,则应首先检测抗磷脂抗体。针对不同症状和伴随疾病推荐下述诊断程序。第 一步应全面检查:(1)全血及血小板计数;(2)生化检查项目应包括空腹胆固醇及 葡萄糖耐量;(3)凝血酶元时间;(4)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血沉,必要时梅毒 血清学检查;(6)心电图;(7)头颅CT扫描(特别是半球性发作);(8)无创性动脉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