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
|
于德航 吴力克 逄金聚 刘宏 王启娟
为了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血清酶变化规律,我们将1994年11月以来收治的51例HFRS患者,进行七种主要血清酶检测并追踪其动态变化,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51例患者男42例,女9例,年龄23~65岁,平均45±11.3岁。按1987年防治方案[1]分型:中型4例,重型6例,危重型41例。入院时均为少尿期,少尿期持续2~30天,平均7.3±5.4天。血清尿素氮(BUN)12.7~86.4mmol/L,平均38.9±12.5mmol/L,血清肌酐(Cr)404~1653.5μmol/L,平均938.1±306.8μmol/L。并发腔道大出血25例(其中消化道大出血18例,咯血3例,子宫内出血2例,鼻腔大出血2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肺水肿3例,精神障碍者16例。经综合治疗后痊愈41例,转为慢性肾功不全2例,死亡8例。 二、检测方法 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大型生化分析仪在检测肾功、电解质的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酶,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和肌酸激酶(CK),每3天检测1次,观察各种酶的动态变化。
结 果
一、ALT和AST改变 51例HFRS患者ALT异常37例(72.5%),异常峰值为61~1440U/L,平均为233.5±328.9U/L。大于正常值高限(60U/L)10倍者4例,均死亡。为正常值3~6倍者5例,小于正常值3倍者42例(82.4%)。ALT峰值多在病程的两周内,以后逐渐恢复正常,其中9例是在病程的10~20天中出现峰值。 AST值异常者47例(92.2%),异常值为47~1494U/L,平均为218.6±275.0U/L,大于600U/L者4例死亡。AST的升降与ALT大体一致,但AST峰值均在早期出现,恢复正常也较ALT为早,AST/ALT均大于1。 二、γ-GT与ALP测定 51例患者中48例(94.1%)γ-GT在正常范围(7~64U/L),仅有3例入院时偏高,分别为98,148,181U/L。47例(92.2%)ALP在正常范围(34~121U/L),只有4例于病初有轻度升高(163~270U/L)。 三、LDH、HBD、CK的改变 全部病例LDH均高于正常值(92~180U/L),入院时的测定值为273~4750U/L,可达正常值高限的26倍,平均807.8±928.2U/L。LDH值高低与病程和病情有关,少尿期LDH值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一般30~50病日可恢复正常,LDH峰值随病情而异,中、重、危重型均值分别为376±125.5U/L,458.7±129.7U/L,914.8±980.2U/L,10例LDH值大于1000U/L的患者均为危重型,其中5例死亡。 HBD值大致与LDH相一致,100%的病例高于正常值(70~140U/L),但比LDH低,测定值为201~2898.8U/L,平均为668.6±467.2U/L,最高值为正常值高限的20倍。中、重、危重型均值分别为412.8±169.2U/L,519.8±148.5U/L,714.5±502.2U/L,与LDH相似,HBD在少尿期达高峰,多尿期逐渐降低,大体与LDH同时恢复正常。 CK值只有29例(56.9%)高于正常值(22~269U/L)。异常值为310~9667.9U/L,可达正常值高限的36倍,平均为1414.6±1970.8U/L。发病后迅速升高,于少尿期达高峰,以后又迅速下降,多数于14病日前恢复正常。这可能是此酶较LDH、HBD异常率低的原因。CK峰值高低也可反映病情的轻重,10例大于1000U/L中的6例死亡。
讨 论
HFRS病毒直接侵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骨髓细[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脏二维超声的时相性改变 下一个医学论文: IFN IL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