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脏二维超声的时相性改变 |
|
张开颜 周苏东 彭华彬 徐炳群
* P<0.01 ** P<0.0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肾脏为主要受损器官,其二维超声变化改变已有报道[1],但HFRS患者肾脏二维超声的时相性改变特点作者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84例HFRS患者的肾脏进行了动态观察,现总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1992年~1996年在我院住院经临床确诊具有典型临床经过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84例,男65例,女19例,年龄23~58岁,平均39.6岁,根据《实用内科学》[2]诊断分型,其中中型71例,重型13例,对上述患者分别于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第二周进行肾脏二维超声检查;对照组80例,均无肾脏病史,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正常。 二、方法 应用美国HP SONOS-100CF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俯卧位及左右侧卧位,对肾脏进行多切面观察,观察指标有:1.比较肾皮质与脾切面回声,分为三度:肾皮质回声弱于脾切面回声为0度,等于脾切面回声为Ⅰ度,强于脾切面回声为Ⅱ度;比较肾锥体与胆囊内胆汁回声,分二极:肾锥体回声等于胆囊内胆汁回声为Ⅰ级,低于胆囊内胆汁回声为Ⅱ级。2.测量肾脏大小,肾实质厚度,肾锥体高度,肾窦面积与肾面积比值。3.观察肾周有无积液。
结 果
一、各期患者肾皮质及肾锥体的回声与正常组对比 见表1,在少尿期重型患者肾皮质回声均为Ⅱ度,中型患者Ⅰ、Ⅱ度均存在,但以Ⅱ度多见;重型患者肾锥体回声均为Ⅱ级,中型患者也以Ⅱ级多见。多尿期重型患者肾皮质回声Ⅰ、Ⅱ度均存在,以Ⅱ度多见,肾锥体回声以Ⅱ级多见;中型患者肾皮质回声以Ⅰ度为主,肾锥体回声以Ⅰ级为主。恢复期重型及中型患者肾皮质肾锥体回声逐渐向正常转变,但仍有部分病例未恢复正常。少尿期多尿期不论中型还是重型患者其肾皮质肾锥体回声与正常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 各期患者肾皮质肾锥体回声与正常组对比
组别 例数 0度 Ⅰ度 Ⅱ度 Ⅰ级 Ⅱ级 例 % 例 % 例 % 例 % 例 % 正常组 80 80 100 0 0 0 0 80 100 0 0 少尿期 中型 71 23 32.4 48 67.6 2 2.81 69 97.2 重型 13 0 0 0 0 13 100 0 0 13 100 多尿期 中型 71 7 9.85 54 76.1 10 14.1 15 21.1 56 78.9 重型 13 1 7.69 3 23.1 9 69.2 2 15.4 11 84.6 恢复期 中型 71 55 77.5 21 29.6 0 0 69 97.2 2 2.81 重型 13 6 46.2 6 46.2 1 7.69 11 84.6 2 15.4
二、各期患者肾脏二维超声参数与正常组对比 见表2,重型患者各项二维参数在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与正常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型患者各项指标在少尿期与正常组间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与正常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表2 各期患者肾脏二维参数与正常组对比(±s)
组别 例数 肾实质厚度 (cm) 肾锥体高度 (cm) 肾窦与肾 面积比 肾周暗带 正常组 80 1.62±0.38 0.61±0.12 0.272±0.033 0 少尿期 中型 71 2.45±0.31* 0.91±0.08** 0.212±0.029** 1(1.40%) 重型 13 3.38±0.29* 1.25±0.10* 0.162±0.028* 12(92.3%) 多尿期 中型 71 2.31±0.32* 0.89±0.11 0.241±0.030 0 重型 13 3.02±0.30* 1.14±0.10* 0.184±0.028* 4(30.8%) 恢复[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海南省汉族和黎族中乙型肝炎病毒前核心基因变异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