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脉弓离断的临床X线表现 附7例分析 |
|
the aortic arch, IA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在先心中发病率不足1%[1],多因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而造成误(漏)诊。本文报道7例经心血管造影(ACG)和(或)手术证实的IAA,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X线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材料和方法
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30天~11岁,平均4岁。5例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气促,2例早期无明自觉症状。1例1岁时开始有蹲踞现象,2例曾有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病史。查体:发育均较同龄儿落后,4例唇指(趾)紫绀,3例下肢重于上肢。测6例上肢血压高于下肢,1例下肢血压测不到,4例下肢脉搏弱。4例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Ⅲ~Ⅳ/Ⅵ级早、中期收缩期返流性杂音(其中2例合并胸骨左缘2~3肋间连续性杂音),3例仅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Ⅱ~Ⅲ/Ⅵ级收缩期杂音,2例伴有震颤,1例背部肩胛间区拟听到连续性杂音。全部病例P2亢进(++~+++),A2<P2。3例行MRI检查、6例行心电图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E)检查,7例均经X线平片、心导管检查和ACG,5例手术证实。
结果
心电图检查:4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右心室肥厚,3例心房肥大,其中2例分别合并心肌劳累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X线检查:摄心脏正侧位片,3例心影轻度增大,4例中至重度增大,以右心室增大为主,其次右心房增大,心胸比:0.52~0.70,平均0.61。5例呈主动脉型心,2例呈二尖瓣型心,其他X线征象见附表。7例均提出符合VSD和(或)PDA+肺动脉高压(pH),3例提出符合IAA诊断。
附表 7例IAA的主要X线表现
X线征象 例数 X线征象 例数 双肺多血 7 主动脉弓低位征 2 右上肺纵隔旁侧支循环血管影 6 气管居中 7 肺动脉段向上突 6 心影呈大头样 4 肺动脉段呈瘤样扩张 2 心左缘出现双弓 5 右上纵隔影平直、窄小或空虚 7 心影呈小头样 2 主动脉结消失 7 肋骨下缘切迹 0
DE及MRI检查:6例常规做心脏DE检查,2例IAA被发现,均能发现合并的VSD、PDA,其中1例合并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示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ECD)。3例行MRI检查,对2例IAA及其合并畸形明确诊断。 心导管检查及ACG:7例作右心导管检查,导管均能经PDA到降主动脉(DAO),1例导管经VSD到左心室,1例导管经ASD到左心房。6例加做左心导管检查,导管均不能送到升主动脉(AAO),2例导管经PDA到肺动脉,造影证实PDA大(1.4 cm,1.5 cm)。左心室造影2例、右心室和(或)肺动脉造影6例:显示左锁骨下动脉远端中断(A型)6例(图1),1例再循环显示不清,诊断不明确,经手术治疗证实也为A型。4例AAO发育不良,不同程度细小(AAO/DAO 0.5~0.72),3例基本正常,3例见主要由锁骨下—乳内—DAO动脉系统构成的丰富的侧支循环血管(图2)。6例做DAO造影:显示DAO发育良好,无明显扩张,顶呈杵状盲端、边光滑,有PDA与其相连。6例同时做右心室和(或)肺动脉造影加DAO造影都能明确诊断IAA及心内合并畸形,离断距离0.76~3.0 cm,合并PDA(0.15~1.5 cm)中2例左→右分流,3例右→左分流。合并VSD(0.45~3.0 cm)中1例右→左分流,4例双向分流。
图1
图2
按照Celoria和Patton[2]的分型方法,根据造影及手术所见,本文7例全属A1型,无B、C型。均合并PDA、PH(中至重度),5例合并VSD,其中1例尚合并ASD,1例为不完全性ECD。2例未合并VSD中有1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2例分别合并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轻度狭窄。5例经手术治疗,行主动脉连续性重建——PDA结扎术,术后2例恢复良好出院,3例死亡。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顺德市桂洲镇35 59岁农业人群血压 血糖与血脂调查结果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低强度红激光局部照射抑制血管成形术后血管重塑的可能机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