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胰岛素敏感性评估及胰岛素抵抗研究中的某些误区 |
|
比值做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国内外均有材料证实,它即使是在糖耐量正常者也会出现“误判”,因为胰岛素抵抗发生时血糖会轻度升高,此时代偿性胰岛素升高使血糖仍在正常范围或升高,这样分子、分母同时升高使之失去了判别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能力[4]。涉及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胰岛素敏感性测定指数的共同缺点是不能区别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5],将胰岛素缺乏误判为胰岛素敏感,糖负荷相当于功能刺激试验能暴露潜在的胰岛素缺乏,从这一意义上说空腹值倒比糖负荷后的值有更大的优点,因为空腹值可掩盖潜在的内源性胰岛素缺乏。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报告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或葡萄糖面积/胰岛素面积比值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数[6],结果显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比糖耐量正常者胰岛素敏感性“更高”就是一例,而在这种情况下用1/(FINS×FPG)或Homa model中的胰岛素抵抗指数(FINS/22.5e-1ogFPG)[7]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并不在于测定“几个点”,空腹“一个点”反而优于OGTT的“多个点”。胰岛素前体(proinsulin)是另一个常提及的问题,在这一方面空腹胰岛素中proinsulin比例远低于糖负荷后值,故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尚无可能测定真胰岛素之前,测空腹胰岛素似较可取。 克服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的办法就是形形色色的胰岛素耐量试验,而这些试验常在某些人发生低血糖(国内某些报告低到2.7 mmol/L)[8],而在另一些人则又未能克服内源性胰岛素不足,这种作用的两极化使其准确性大受影响。 三、数据处理科学性差 一些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数据处理失当的问题,有些将原始数据中少数不合理的点删去,若其删去不多尚可接受,如存在很多不合理数值则应检查检测手段是否可靠。因为这些值不合理很可能意味着其他数值欠可靠,勉强处理结果很难令人信服。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红细胞膜脂肪酸成分 膜流动性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再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