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标本1 129株病原菌的分析 |
|
周庭银 赵虎 于军一 周晔 陈险峰 曾万杰
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对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形成很大的威胁。为了有利于防治,需要了解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因此,我们将近4年内从ICU送检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 129株细菌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来源 对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ICU送检的各种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2]进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到各种细菌1 129株。 二、标本种类 1 129株细菌来自痰液的有839株(占74.3%),占大部分;其余来自尿液84株(占7.6%),血液的有72株(占16.4%),来自其分分泌物134株(占11.9%)。 三、药敏分析 用K-B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分析。
结果
一、分离菌的分布和分类 见表1。
表1 1 129株病原菌不同标本的分布情况
菌 类 菌株数 株(%) 痰液 株(%) 尿液 株(%) 血液 株(%) 其它 株(%) 非发酵细菌 518(45.9) 451(40) 10(0.9) 9(0.8) 48(4.3) 肠杆菌科 细胞 413(36.6) 296(26.2) 49(4.0) 22(1.9) 46(4.1) 革兰阳性菌 172(15.2) 85(7.5) 16(1.4) 34(3.0) 37(3.3) 真菌类 26(2.3) 7(0.6) 9(0.8) 7(0.6) 3(0.3)
二、菌株种类 1 129株细菌种属分布如表2。 三、药敏结果 铜绿色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5种ICU常见检出菌的药敏分析结果见表3。 讨论
从ICU分离的1 129株细菌的标本来源看,绝大部分(74.3%)来自痰液,说明ICU的院内感染仍以呼吸道比例最高。这和近年报告的国内情况相似[3]。 1 129株细菌的分群分布,以革兰阴性为主(占82.3%),其中非发酵菌为最多,其次为肠杆菌科,革兰阳性细菌占15.2%,真菌占2.3%。但上述分布百分率因标本不同而异。从表1中可看出,血液中分离的细菌仍以革兰阳性菌占优势。而从尿液和其他标本的分离菌则以肠杆菌科为多,尤其是尿液中肠杆菌科占绝对优势,和文献[4]报告一致。而非发酵菌只是在痰液中占多数[5]。 518株非发酵菌中,380株是铜绿色假单胞菌。该菌是ICU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菌。近年有报道该发病率正上升至首位[6]。本文结果亦可证明。其次是醋酸钙不动杆菌117株。该菌在上海地区是非发酵菌的第二位常见菌[7]。国内其他地区出现频率亦在上升。 413株肠杆菌科细菌种属分布,以克雷伯菌属为最多(196株),其中185株是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肠杆菌属(107株),阴沟杆菌占78株;大肠埃希菌70株,退居第三位。以往报道肠外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大都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本文资料表明:克雷伯菌属的出现频率已为埃希菌属的一倍多,阴沟肠杆菌亦超过了大肠埃希菌的相关频率,而变型杆菌则不多见。 本文1 129株细菌中,革兰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只有172株,占15.2%,这比例远远低于近年报道的30%以上的结果[3,8]。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123株),其次表皮葡萄球菌(21株),分布情况无特殊。 ICU内分离出的五种常见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新、氨苄青霉素有较高耐药率,铜绿色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新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7.6%、92.5%、95.9%;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76.9%、76.9%、85.7%;大肠杆菌分别为35.7%、33%、84.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82.4%、头孢呋新93.8%。上述结果研究,对控制我院ICU院内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2 ICU内1 129株病原菌的菌群分布
非发酵菌株 株数 % 肠杆菌科 株数 % 革兰阳性菌 株数 % 铜绿色假单胞菌 380 33.7 大肠埃希菌 70 6.2 金黄色葡萄球菌 123 10.9 嗜[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阿米巴痢疾154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重症监护病房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