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氧化氮在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
料与方法 1.1 分组及模型制作:新西兰健康白兔28只,雌雄不限,平均体重2.5 kg,右后下肢膝关节伸直位石膏管型固定。实验动物分两组:Ⅰ石膏固定组;Ⅱ L-NAME+石膏固定组。石膏固定后,由兔耳缘静脉中注射L-NAME 15 mg/kg(溶于1 ml生理盐水),每周注射2次。按观察时间分为2、4、6周三个时期,并分别按期进行观察,每期4只。4只用于正常对照组。 1.2 膝关节滑液的抽取:施行膝关节穿刺证实刺入关节腔后,注入0.9%生理盐水1 ml,反复回抽并注入3次后,再尽量将液体抽出并注入试管内,封存于-70 ℃低温环境内备测。 1.3 NO-2测定:鉴于NO的性质极不稳定,在体内、体外均能很快生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因此测定标本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可作为衡量NO合成的指标。本实验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参照文献[6]报告,采用镀铜镉还原法,抽取标本0.3 ml,加重蒸水0.6 ml,5%硫酸锌0.3 ml,0.3 mol NaOH 0.3 ml,混匀置4 ℃冰箱内20 min,10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1 ml加入镀铜镉反应80 min,收集上液1 ml与不同亚硝酸钠标准品分别加1%磺胺(5%磷酸配制),0.1% N-1萘乙二胺盐酸盐水溶液各0.5 ml混合,置室温10 min,用分光光度计测A546值。根据不同浓度标准品A值绘制标准曲线。按照样品A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含量。 1.4 TUNEL末端荧光标记法:以Boehringer Mann公司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对软骨细胞DNA断端进行标记。按说明进行操作:软骨组织行冰冻切片后,用4%多聚甲醛溶液在室温下固定20 min,然后加入细胞通透液(0.1% TritonX-100+0.1%枸橼酸钠),0.01 mol/L PBS洗2次,擦片后加入50 μl TUNEL反应混合液,在37 ℃温箱内加盖孵育60 min,PBS洗3次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对有荧光显色者可确认为具有细胞凋亡特征。 2 结 果 2.1 实验性OA中膝关节滑液亚硝酸盐的动态变化:实验组中亚硝酸盐水平(±s)在2、4、6周时分别为(20.3±2.6)、(41.4±1.9)、(86.6±4.6) μmol/L,各试验组中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1.7) μmol/L(P<0.01),制动后2周开始明显升高,6周达高峰。 2.2 L-NAME对膝关节滑液中亚硝酸盐水平的影响:实验动物耳缘静脉注射L-NAME后,可降低其关节液中亚硝酸盐的水平,在2~6周时,分别为(11.5±1.8)、(27.3±4.1)、(60.3±3.7) μmol/L,与单纯固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2.3 TUNEL荧光末端标记:显微荧光镜下观察制动6周后的全层软骨细胞核时,可见有荧光标记的凋亡细胞(图1);而用L-NAME制动6周时,发现有荧光标记的凋亡细胞较单纯制动6周时明显减少,而且主要分布于表中层,并呈散在性分布(图2)。在正常对照组中则未见荧光标记的软骨细胞(图3)。 3 讨 论 目前对于细胞凋亡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由基不仅存在于细胞凋亡早期,而且由其造成的损害也可出现于生命后期的退行性疾病中。细胞凋亡细胞中的反应性氧属(ROS)增加,同时其清除反应性氧属的能力相应地下降。大多数细胞凋亡障碍的细胞表现为反应性氧属分子大量减少。若调节细胞内ROS的含量改变,则其死亡率亦随之改变。此种变化提示ROS参与并可调节细胞凋亡的形成过程[7]。NOS作为内源性ROS产生系统之一,在软骨细胞损害的过程中有高表达,且可产生高含量活性很强的自由基NO[3]。有人发现NO释放复合物作为一个NO的供体可以通过一定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软骨细胞发生凋亡。在Francisco等的体外试验中发现NO在软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其他一系列细胞调控因子如IL-1、TNF、LPS、氧自由基等均不能诱导软骨细胞发生凋亡现象。由此可以推论NO是引起软骨细胞凋亡的主要介质。NO可能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机制使细胞发生凋亡:①抑制三羧酸循环中乌头酸酶的活性,使细胞氧化代谢和呼吸受到干扰,糖原分解,导致糖原衰竭;②直接与某些含亚铁原卟啉的铁离子结合,形成亚硝酰络合物,造成线粒体损害;③引起核酸亚硝酰化,破坏DNA双螺旋结构;④影响细胞内的其他靶分子,调节第二信使,诱导非依赖于基因组DNA损伤的细胞凋亡。业已证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上海市五角场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抗心瓣膜蛋白抗体在风湿性心瓣膜炎中的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