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五角场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
|
戴生明 赵东宝 施冶青 刘 韩星海 孟济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常见的以慢性、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据文献[1-3]报道,RA的患病率有黑种人高于白种人、欧美人高于日本人的倾向。我国已在汕头、北京等少数地区调查了RA的患病率,我们于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进行了上海市五角场地区自然人群的RA患病率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镇13个居民点(3万余人)中随机整群抽取4个居民点,以年龄≥16岁的长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被调查人群的年龄、性别构成见表1。共调查了6 584人,其中男性3 190名,女性3 394名,汉族人为99.6%。本次调查的应答率为86.6%。
表1 被调查人群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年龄组 岁 男性 女性 合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25 327 10.3 345 10.2 672 10.2 ~35 489 15.3 471 13.9 960 14.6 ~45 952 29.8 937 27.6 1 889 28.7 ~55 479 15.0 472 13.9 951 14.4 ~65 397 12.5 503 14.8 900 13.7 ~75 415 13.0 442 13.0 857 13.0 >75 131 4.1 224 6.6 355 5.4
1.2 方法:按照WHO社区性控制风湿性疾病研究(COPCORD)中应用过的提问,印制了统一的调查表[4,5]。由长海医院风湿科医师为主,实习医师在进行培训后担任调查员,挨家挨户上门调查,按照调查表上的内容逐项向被调查对象提问及体格检查,并认真记录。有阳性症状或体征的对象由风湿病专科医师复查,包括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并进行血清类风湿因子半定量检测和双手X线摄片。 1.3 诊断: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6],由3名风湿病专科医师会审后确定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标准人口,对患病率进行标准化。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后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风湿病症状的流行情况:风湿病症状频率见表2,女性各部位的症状频率均高于男性。不同部位的风湿病症状频率以膝、腰、肩为多。男性以腰部略高于膝部,其次为肩;女性则以膝为最高,肩略高于腰。与其他部位相比,颈部症状也较为常见。男性中有风湿病症状的为15.8%,但因关节症状就医的只有7.0%;女性中有风湿病症状的为26.3%,因关节症状就医的只有12.1%。
表2 男女各部位风湿病症状的频率
部位 粗率(%) 标准化率Δ(%) 男性 女性 合计 男性 女性 合计 关节痛 15.8 26.3* 21.2 11.0 18.7 13.3 肩关节 4.2 9.5* 7.0 2.8 6.5 4.7 肘关节 0.9 2.9** 1.9 0.6 1.9 1.3 腕关节 0.7 2.0** 1.4 0.4 1.3 0.9 手关节 1.1 3.9** 2.6 0.8 2.4 1.6 膝关节 6.4 13.8* 10.2 4.4 9.4 7.0 踝关节 0.7 1.7* 1.2 0.4 1.0 0.8 趾关节 0.6 1.2* 0.9 0.5 0.8 0.6 颈 2.1 4.8** 3.5 1.5 3.4 2.4 腰 6.7 9.3* 8.0 4.7 7.0 5.6 胸 0.2 0.6* 0.4 0.1 0.3 0.2 髋 0.6 1.9** 1.3 0.4 1.2 0.8
注:与男性相比*P<0.05,**P<0.01;Δ以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标准人口对患病率进行标准化 2.2 RA患病率:在6 584名调查对象中共发现RA患者31名,其性别年龄分布见表3[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脊柱关节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一氧化氮在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