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压力反射敏感性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已被作为有别于血压的一项独立的反映心血管活动的指标。压力感受性反射 (baroreceptor reflex)对维持机体血压的相对稳定性起重要作用,故压力反射功能降低可能导致BPV升高[1]。但既往研究表明:经典的反映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ceptor reflex sensitivity, BRS)的指标,即压力反射对心率的控制功能(BRS of heart rate control, BRSHR)与BPV间缺乏线性相关关系[2]。近年来,本室创立了另一种评估BRS指标的测定方法,即压力反射对血压的控制功能(BRS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BRSBP)[3]。关于BRSBP与BPV间有无相关性,目前尚缺乏详尽报道。为进一步明确高血压状态下BRS的改变及其与BPV的关系,而测定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压力反射功能(BRSBP和BRSHR),并分别探讨BRSHR、 BRSBP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动物和药品: SHR由本室动物房提供,雌雄不拘,50~52周龄,体重310±50g。以性别、周龄相匹配的WKY大鼠作为对照组。盐酸去氧肾上腺素(上海天丰制药厂产品)、甲基阿托品(美国Sigma公司产品)、胍乙啶(美国Sigma公司产品)均以生理盐水配制成溶液。
  2.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流动力学测定: 以氯胺酮(50 mg/kg,ip)和地西泮(5 mg/kg, ip)麻醉大鼠,经左侧股动脉插入充满肝素化生理盐水的PE10导管至低位腹主动脉,用于血压监测。同时经股静脉插入PE50导管用于静脉注射给药。动、静脉导管的另一端以引针经皮下从颈背部穿出皮外,用马鞍固定以防大鼠抓咬。手术48小时后将大鼠放入恒温(20~25℃)、恒湿(相对湿度60%)、隔音、光亮自动切换(8:00-20:00亮,20:00-8:00暗)的实验室内,将动脉导管经转动装置连接于压力换能器,转动装置保证大鼠在笼内自由活动而不影响血压监测。血压信号经放大转换后由计算机实时记录每一心动周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动周期(HP)。计算机记录24小时(第1日8:00~第2日8:00)后脱机分析结果。
  3.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计算方法: 按记录时间顺序每3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将全部记录的一天24小时连续划分为48个时间段,先计算出每个30分钟时间段内血压的平均值,共48个平均值,求出这48个平均值的标准差,即为长期变异性。若先求出每个30分钟时间段内血压的标准差,再计算出这48个标准差的平均值,即为短期变异性。因此,长期变异性表示每个半小时之间血压的变异程度,短期变异性表示每个半小时之内血压的变异程度[2]。心率变异性以心动周期的变异性来表示,其长期与短期变异性的计算方法同血压变异性。
  4.压力反射敏感性的测定:(1)BRSHR的测定:参照Smyth法[4],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5 μg/kg 升高血压,心率则反射性减慢,根据收缩压和心动周期的变化作一相关直线,以直线的斜率表示BRSHR。(2)BRSBP的测定:参照本室所建立的方法[3],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5 μg/kg升高血压,计算血压升高的曲线下面积。压力反射功能完整时升压曲线下面积为A1,压力反射功能去除后的升压曲线下面积为A2,则BRSBP=(A2-A1)/A2×100%。去除压力反射功能采用化学切除自主神经的方法以阻断压力反射的传出通路,即用胍乙啶(10 mg/kg, iv)阻断交感神经传出,用甲基阿托品(1 mg/kg, iv)阻断迷走神经传出。在用上述方法分别化学切除交感及迷走神经后,还可测得BRSBP的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控制成分[3]。
  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法,双侧概率P<0.05为检验显著性标准。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一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儿童多发性硬化九例分析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几个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血浆置换疗法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中的
    阿伦膦酸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非洛地平缓释片合并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膝关节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
    2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护理
    左心房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