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综合医院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操作3286例临床分析

第5s时出现130/min的交界区心律8次,立即停止放电,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不能恢复; (2)第83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拔除股动脉鞘管后3h因穿刺点大出血诱发低血压状态,经紧急 输入右旋糖苷和补充新鲜全血后恢复;(3)第97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置入右冠状动脉支架时 诱发心室颤动,经360Ws除颤5次成功;(4)第8例二尖瓣球囊扩张,男性46岁,风湿性二尖瓣 狭窄,瓣口面积0.8cm2,扩张成功后准备拔除鞘管时出现心包填塞表现,立即在透视下 于 胸骨左缘心脏裸区进行心包穿刺,抽出鲜血600ml,放置猪尾导管引流24h后恢复,随访未遗 留心包粘连。
表2 介入性治疗操作资料


开始年代 例数 成功(%) 失败(%) 并发症(%) 死亡(%)
经静脉临时起搏 1982 124 124(100) 0(0.0) 0(0.0) 0(0.0)
永久起搏器置入 1985 138 138(100) 0(0.0) 0(0.0) 0(0.0)
冠脉成形/支架置入 1986 148 146(98.6) 2(0.4) 2(0.4) 0(0.0)
导管射频消融 1990 486 485(99.8) 1(0.2) 1(0.2) 0 (0.0)
二尖瓣球囊扩张 1993 28 28(100) 0(0.0) 1(3.6) 0 (0.0)
肾动脉扩张 1993 9 9(100) 0(0.0) 0(0.0) 0(0.0)
PDA封堵    1997 8 8(100) 0(0.0) 0(0.0) 0(0.0 )
经皮激光心肌打孔 1998 18 18(100) 0(0.0) 0(0.0) 0(0.0)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 1999 6 6(100) 0(0.0) 0(0.0) 0(0.0)
合计(%)   965 962(99.7) 3(0.3) 4(0.4) 0(0.0)


  20年间共完成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操作技术3286例,成功3283例(99.9)%,无死亡病例。 失败 3例(0.1%),均为介入性治疗且操作者独立完成操作不到100例。出现并发症7例(0.2%),3 例发生于介入诊断,术者独立完成操作不到100例;4例发生于介入治疗,其中2例发生于早 期病例(100例以内),2例发生于操作者独立完成100例以后。比较本组操作者独立完成100例 介入前后的资料(表3),成功率和病死率无差异,但失败率和并发症率差异显著(P<0. 05)。
表3 独立完成100例介入操作前后资料比较


  例数 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并发症(%) 死亡(%)
100例前 400 398(99.5) 2(0.5) 7(1.8) 0(0.0)
100例后 2625 2624(99.9) 1(0.1) 0(0.0) 0(0.0)
P值   >0.05 <0.05 <0.05 >0.05

  注:不包括总例数不到100例的项目
3 讨论

3.1 介入性诊疗操作技术评价
  文献报道,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操作的成功率为94.1%~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0.1% ~5.9%,病死率为0.2%~1.7%;介入性治疗操作的成功率为72.3%~99.8%,并发症发 生率为0.2%~14.2%,病死率为0.8%~11.2%。本组2321例介入性诊断操作技术的成功率 为 100%,并发症发生率为0.1%,965例介入性治疗操作的成功率为99.7%,并发症发生率为0 .4 %,均无死亡病例发生,接近上述报道的较好水平。分析其原因有:(1)总病例中操作较为简 单的右心导管检查所占比例较大;(2)有些单项介入治疗病例数较少,故涉及相对复 杂和疑难的病例较少;(3)每项介入操作技术早期大都选择了典型病例且有熟练的操作者作 为指 导;(4)有些项目开展较晚,操作技术和器械选择已经形成常规;(5)开展新项目时,术者已 经具备其它介入操作技术的相关经验。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研究展望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一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胰腺功能变化的临床
    18三体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及产前诊断文
    45, X/46, X, del(X) (q26)嵌合型Turn
    30例47,XXY综合征核型及性激素检测的探
    应用血小板计数和血清乳酸脱氢酶预测妊
    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子宫胎盘病理
    江门市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综合评价
    一个母系遗传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及mtD
    对一例恐怖症的综合心理治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