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彩色超声评定短暂性脑缺血时颈动脉的病变情况 |
|
唐力 任卫东 任艳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1996~1999年我院门诊和住院的有典型短暂性脑缺血(TIA)症状的病人 共152例,年龄为58±16岁。所有病例均经CT和MIR扫描,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两组:Ⅰ组 ,有TIA症状,但经CT和MIR扫描证实无脑梗死存在,共83例(其中男48例、女33例);Ⅱ组, 有TIA症状,CT和MIR扫描证实有脑梗死存在,共69例(其中男41例、女28例);另外取无任 何心脑疾病的,年龄、性别等条件均与病例组均衡的正常组70例。 采用HP5500型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系统,7.5MHz线阵探头,对Ⅰ和Ⅱ组病人进行颈动脉 检查。病人取仰卧位、头略上仰,充分展现颈部,并头略偏向检查的对侧。取颈动脉的纵切 面,先在锁骨上查及颈总动脉,沿其向上至颈总动脉的分叉处,在此轻动探头显示出颈内动 脉。 应用二维超声根据动脉内回声情况,可以判断颈动脉内有无斑块的存在,彩色多普勒技术 可以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确定斑块的大小和范围,特别是当管腔内存在无回声斑块时,通过 血流的显示,可以测定管腔的狭窄程度。测定管腔狭窄程度时,首先找到最大斑块即管腔最 窄处,取此处的横断面,然后测定最窄处血流和该处动脉管腔的面积,计算(最窄处血流面 积÷动脉管腔的面积)×100%。同时应用脉冲多普勒测定颈总、颈内动脉内收缩期最大速度V 。
2 结果
结果表明,两组的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的差异非常或有意义(P<0.01或< 0.0 5),并且TIAⅡ组(有脑梗死)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比TIAⅠ组(无脑梗死)严重,这说明颈内动 脉的狭窄程度对脑梗死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两组的颈总动脉间狭窄程度差异有意 义或无意义(P<0.05或>0.05),对比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狭窄程度对脑梗死的发生 影响作用不大。 Ⅰ组和Ⅱ组间,颈内动脉有斑块的例数不同,其间差异非常有意义(P<0.01),Ⅱ组 的颈内动脉有斑块的例数较Ⅰ组多;而两组间颈总动脉有斑块的例数差异不显著(P>0 .05)。这说明颈内动脉斑块的存在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颈总动脉斑块的存在与脑梗 死的发生无明确的联系。 Ⅰ组和Ⅱ组的颈总、颈内动脉V差异有意义(P<0.05),Ⅰ组的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峰速 较Ⅱ组和正常组高,而Ⅱ组的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速较Ⅰ组和正常组高。
3 讨论
本课题目的是研究颈总、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动脉内斑块的存在及收缩期峰速与 TIA和脑梗死的关系。从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有脑梗死的TIAⅡ组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比TI AⅠ组严重,颈内动脉斑块的存在比例也较TIAⅠ组多,从此可以考虑颈内动脉斑块及其造成 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是引起TIA发作或脑梗死的重要因素,这与颈内动脉斑块形成后,一方 面造成管腔狭窄、颅内血流速度减慢,另一方面斑块被血流冲击脱落阻塞在颅内的小动脉, 而发生脑梗死。因此,颈内动脉内的病变情况直接影响颅内动脉的供血,造成脑缺血、脑梗 死的发生,根据这一点,我们考虑通过测定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情况来预测脑梗死的发 生与否是非常有临床意义的。 本组资料表明,颈动脉的病变情况与TIA和脑梗死等脑缺血疾病的发生有明确的关系,应 用无创伤、准确、可重复的彩色超声多普勒系统检查颈动脉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 TIA和脑梗死的发生及其愈后有重要的意义,该方面的研究有待继续进行。
作者单位:唐力(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心功能科) 任卫东(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心功能科) 任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神经内科)
上一个医学论文: 应用头孢哌酮钠后饮酒致双硫醒反应8例报告 下一个医学论文: 局部射血分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