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纯性肥胖病人空腹和餐后血浆 |
|
提出类阿片肽中的内啡肽,主要是β-Ep与人类肥胖症关系甚为密切。为此,我们研究肥胖病人空腹和进食标准试验餐后血浆β-Ep、胰岛素、皮质醇、ACTH水平变化及其各变量间的关系,并探讨β-Ep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作用。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1.肥胖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6.7±7.2)岁,体重指数(BMI)(34.8±4.8)kg/m2(28.6~45.9kg/m2),血浆甘油三酯水平(1.40±0.37)mmol/L(0.71~1.80mmol/L),血浆胆固醇 水平(4.51±0.98)mmol/L(3.47~6.80mmol/L),空腹血糖(4.90±0.80)mmol/L(3.92~6.1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10±2.20)mmol/L(6.43~8.10mmol/L),多有多食史,2人有肥胖家族史,无心、肺、肾和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及家族史。 2.对照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8.6±6.14)岁,体重指数(22.5±1.7)kg/m2(19.3~24.6kg/m2),血浆甘油三酯水平(1.27±0.11)mmol/L(0.53~1.66mmol/L),血浆胆固醇水平(3.99±0.79)mmol/L(2.33~5.98mmol/L),空腹血糖(4.80±0.50)mmol/L(3.91~6.0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6.70±1.91)mmol/L(6.10~7.21mmol/L),体检均健康。 二、方法 1.标本收集:所有实验对象在空腹过夜,于次日清晨8:00进食试验餐,并在进餐前和餐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及180分钟采肘静脉血6.0ml,置于4℃下预冷处理的试管中,充分混匀。30分钟内,在4℃下以3000rpm离心20分钟,分离血浆并置于-20℃低温冰箱保存待测。 2.测定方法:血浆β-Ep(中国医学科学院核医学中心提供放免药盒,其最小可检出量3.0pmol/L,批内CV为6.8%)、胰岛素(中国原子能同位素公司药盒,其最小可检出量 1.5mIU/L,批内CV为5.7%),皮质醇和ACTH(天津冀美DPC医学产品有限公司药盒,其最小可检出量5.5ng/L;批内CV为4.3%,7.8%),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于采血当时进行血糖测定。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采用酶法于采血当日进行测定。 三、统计方法 各组试验数据处理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非参数数据用秩和检验、相关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结 果 一、基础β-Ep、胰岛素、皮质醇和ACTH浓度 肥胖组基础血浆β-Ep和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组基础血浆皮质醇、ACTH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1)。 二、血浆β-Ep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肥胖组基础血浆β-Ep浓度与体重指数之间无相关关系(r=0.103,P>0.20)。 三、试餐后血浆β-Ep、胰岛素、皮质醇、ACTH的变化 餐后血浆β-Ep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对照组在餐后120分钟达峰值,肥胖组在餐后60分钟达峰值,肥胖组试餐后血浆β-Ep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餐后各时期血浆胰岛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肥胖组峰值与对照组峰值均出现在60分钟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试餐后血浆胰岛素 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浆皮质醇在试验餐后出现先下降而后上升趋势,在120分时至最低值,两组无显著差别。对照组血浆ACTH在试餐后120分时达峰值,
表1 试餐前、后血浆β-Ep、胰岛素、皮质醇、ACTH浓度的变化(±s)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从猪脑中提取纯化谷氨酸脱羧酶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大黄酸对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及葡萄糖摄入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