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置入支架术与球囊扩张术的比较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从1996年1月到1998年1月,南韩全南大学校病院对2 457例冠心病病人行PTCA,其中358例病人完全冠状动脉血管闭塞,除外下列情况:(1)1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2)参照血管直径<2.5 mm;(3)病灶相邻血管有明显的血栓;(4)以前曾行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5)不能置入支架的病灶;(6)非PTCA治疗的病变;(7)有挽救性支架置入术(bail-out stenting)的指征(严重的夹层伴有血管闭塞或有闭塞趋向,血管弹性回缩>50%);(8)两支或以上血管完全闭塞。剩余95例冠心病病人进入本研究组。
  2.定义:(1)完全闭塞:冠状动脉中的任何一支血管完全中断无任何前向血流,TIMI=0级;(2)功能性闭塞:TIMI=1级;(3)再狭窄:随访时冠状动脉血管内径狭窄≥50%;(4)再闭塞:原病变部位再次出现完全或功能性血管闭塞;(5)原发病灶的血管重建:PTCA术或CABG;(6)亚急性支架血栓:14天内急性心肌梗塞或心绞痛阈值突然改变,后期血管造影示支架完全闭塞;(7)闭塞血管的时间判定:根据心肌梗塞发生的时间,心绞痛症状形成或突然加重来判断,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管完全闭塞。
  3.介入治疗方法:PTCA术经股动脉采用标准技术进行。当PTCA结果满意,病人随机分为支架置入组(A组)及单纯PTCA组(B组)。A组:如一个支架不能完全覆盖整个病灶,可置入多个支架,支架的类型包括Palmaz-Schatz支架、Wiktor支架、Freedom支架、AVE micro支架等,病人不服抗凝药,只服用阿司匹林及噻氯匹啶,肝素的应用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
  4.定量血管造影分析:用Electronic Caliper行随机分组前,PTCA术后、支架置入后及随访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定量分析。最小血管直径(MLD);参照血管直径(RD):病灶远端及近端正常血管直径的平均值。血管狭窄率(DS)=[100%×(1-MLD/RD)],如果为负值,用0表示。
  5.随访:病人均于6个月后行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如病人出现症状则随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临床随访以电话及门诊形式进行。病人的所有临床事件及重复血管重建的资料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内。
  6.终点研究:主要系冠状动脉造影,第一终点为6个月时的再狭窄率;第二终点为冠状动脉再闭塞率及MLD和DS变化率;主要临床终点:心原性死亡、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血管的重建。
  7.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检验用方差分析,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病人的基本特征(表1及表2)

表1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参  数 支架组(42例) PTCA组(43例)
例数 % 例数 %
左前降支 20
47.6
21
48.8

右冠脉 18 42.8 19 44.2
左旋支 4 9.5 3 7.0
多支血管病变 16 38.1 14 32.5
有树桩样残根 25 59.5 27 62.8
TIMI O级 29 69.0 30 69.7
TIMI I级 13 30.9 13 30.2
夹层形成 24 57.1 14 32.5
多个支架 7 16.6

 

表2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s)


项  目 支架组(42例) PTCA组(43例) P值
参照血管内径(mm)
 分组时 3.18±0.50 3.17±0.48 NS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心肌局部缺氧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研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评价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胃苏冲剂加味治疗慢性肠炎20例
    肝炎灵片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沙坦干预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 慢性期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抗生素应用与婴幼儿慢性腹泻病的关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