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液后败血症21例 |
|
吴宗宝 许云 李爱娟 尹有宽
输液后败血症是输液系统被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再通过输液引起的严重医院内感 染败血症,临床报告少见。1994年1月1日到1999年7月31日间,我院所收治输液后败血症21 例,均经细菌培养证实。现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5~81岁,平均49.8岁。21例输液后败血症均发生于5~10月份 ,输入液体种类均为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液和平衡盐液,其中4例因基础疾病在外院治疗过程 中发生败血症,患者携带所输残留液体转入我院,17例发生于我院住院期间。全部患者均有 基础疾病:包括肝硬化腹水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例,慢性乙型肝炎和皮肤裂伤各2例 ,肺结核伴感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胰腺炎、胃溃疡伴出血、胃癌、直肠癌 、慢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脑挫伤、毒蜂螯伤各1例。 二、临床表现 21例患者均有寒战高热、体温39.5~41℃,呈稽留热,头痛、肌肉酸痛17例,胸闷11例,恶 心呕吐8例,腰痛6例,心悸和腹泻各5例。皮疹9例,其中6例为瘀点、瘀斑,另3例为中心坏 疽性皮疹,皮肤黄染4例,18例在输入污染液体0.5~6(平均1.8)小时内发生休克,血压在8/ 4~12/8 kPa(60/30~90/60 mm Hg)之间11例,血压在8/4 kPa(60/30 mm Hg)以下7例,其中 2例为0。17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4例为深度昏迷伴频繁抽搐。肝肿大10例,脾肿大3例。 三、实验室检查 (一) 血、尿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9/L 2例,10~20×109 /L 5例, >20×109/L者14例,中性粒细胞占0.8~0.9者4例,>++90者占17例。尿常规: 肉眼血尿3例,尿隐血阳性者12例,尿蛋白+~++者8例+++~++++者5例。 (二) 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气分析 在发生败血症后,5例慢性肝病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有1倍以 上升高,另有6例ALT、AST升高(>50 U/L),有2例总胆红素升高85.5 μmol/L以上;血尿素 氮>6.5 mmol/L者9例,血肌酐>166 μmol/L者5例;对16例休克患者进行了血气分析, 代偿 性代谢性酸中毒3例,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13例,其中1例休克纠正后出现低氧血症并进行 性加重,经呼气末期正压呼吸仍不能纠正。 (三) 标本培养 4例外院转入患者,转入时立即将所携带的残留液体和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 细菌和真菌培养;17例住院期间发生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先将其血液和所输液体进行细菌 和真菌培养。每例患者所输液体和血液标本皆获得一致的培养结果。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例 ,绿脓杆菌6例,斯氏假单胞菌、埃希大肠杆菌、聚团肠杆菌、沙雷菌、脑膜败血黄杆菌各1 例, 荧光假单胞菌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合并白色念珠菌、臭鼻克雷伯菌合并阴沟肠杆 菌、肺炎克雷伯菌合并表皮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各1例。所获24株细菌药敏结果见表1。 四、治疗及结果
表1 24株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细 菌 株数 哌拉 西林 头孢 唑啉 头孢 哌酮 头孢 曲松 头孢 他 啶 庆大 霉素 阿米 卡星 诺氟 沙星 氧氟 沙星 氯霉素 磺胺甲基 异恶唑 克雷伯菌属 8 5/8 2/4 5/7 4/5 5/6 2/5 5/7 3/4 6/7 1/4 1/4 假单胞菌属 9 5/8 1/2 5/8 5/7 6/8 4/7 7/8 4/6 5/8 2/6 1/4 沙雷菌 1 1/1 0/1 1/1 1/1 0/1 1/1 0/1 阴沟肠杆菌 1 1/1 0/1 1/1 1/1 1/1 1/1 0/1 0/1 聚团肠杆菌 1 0/1 1/1 1/1 1/1 0/1 1/1 1/1 0/1 0/1 埃希大肠杆菌 1 1/1 1/1 1/1 1/1 0/1 1/1 1/1 1/ 1 0/1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1/1 1/1 0/1 1/1 1/1 0/1 0/[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水剂和粉剂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对照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院内获得性卡他布兰汉菌支气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