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腹泻病因构成比例变迁及对策的浅议 |
|
临床表现即有可能作出病因诊断。 如患者进食牛奶出现腹泻,粪便量不大,禁食可使其停止,粪便渗透压高而pH低, 属渗透性腹泻,因乳糖酶缺乏引起。但临床上不少病例涉及多种病理生理紊乱, 仅以其中一种占优势而已。如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既涉及细菌酶使肠内胆酸去结合、 影响脂肪消化、渗透压升高,又涉及细菌及变质胆酸对肠黏膜的损伤,影响水盐 吸收。对具体病例应具体分析才能“对号入座”。临床诊断上还十分重视腹泻病变的 定位,故有胃源性腹泻、胰源性腹泻、小肠性与大肠性腹泻之分。尚应考虑肠外 病变,如肝胆疾患、全身病变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结缔组织病引致腹泻 者。如能将病理解剖的定位与病理生理的定性诊断结合起来,多数病例可以作出 确定的病因诊断。简言之,腹泻的诊断思维要求首先从临床资料入手,概括地解 决以下六个问题:(1)是否为分泌性腹泻?(2)是否脂泻?(3)是否血性腹泻?(4) 小肠性抑或大肠性腹泻?(5)急性或慢性腹泻?(6)功能性抑或器质性腹泻?综合这 些问题,再回答是否炎性腹泻?是否感染性腹泻。由此,进一步结合各种疾病的特 征进行逐步深入的检查与分析,确定诊断将无太大问题,治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作者单位:610041 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收稿:1997-10-06)
(本文编辑:游苏宁)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整合蛋白 5亚基表达与肝癌恶性表型 下一个医学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h1 Th2淋巴细胞类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