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溃疡性结肠炎的家庭发病 |
|
刘桂敏 刘悦 董秋燕
近年来,国外有关溃疡性结肠炎(UC)的家庭发病报道很多[1~5],国内罕 见,现将我院收治的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我们在1982~1996年间共收治UC病人328例,经过反复追问病史,书信、电话随访发 现其中9个家庭、21位家庭成员发病,家庭患病率为2.7%。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5个家庭, 11位家庭成员的发病情况列于表1,2。
表1 5个家庭、11位家庭成员的 分布情况
家庭 先证者(岁) 家庭发 病人数 与先证 者关系 1 男(26) 2 母子 2 女(34) 3 姐妹 3 女(49) 2 姐弟 4 男(38) 2 姑表弟 5 男(40) 2 姑表弟
表2 11位家庭成员结肠病变情况
全结 肠炎 左半 结肠炎 直肠乙 状结肠炎 直肠炎 重度 5 0 0 0 中度 1 2 2 0 轻度 0 0 0 1 合计 6 2 2 1
例1 男性,26岁。病人以腹痛,腹泻、脓血便9个月为主诉,于1989年1月5日入院。 腹泻伴左下腹痛,便带粘液血、鲜血,大便每日多达10余次,伴有里急后重。体检: 体温37.5℃,左下腹有压痛。化验检查:粪便常规中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20~30/HP, 潜血试验(+++),培养痢疾杆菌、找阿米巴滋养体、包囊3次均阴性。白细胞计数1.2×109/L, 血红蛋白90 g/L,血沉40 mm/1h,血浆蛋白55 g/L。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见:降结肠、 横结肠、肝曲各段黏膜粗糙,边缘毛糙,有小刺状龛影,直肠、乙状结肠肠腔缩窄、 肠袋消失,肠壁毛刺呈“黄瓜刺”状。纤维结肠镜进入肠腔130 cm,肠腔弥漫充血、 水肿、出血点及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乙状结肠、直肠肠壁僵硬,肠腔略窄,触碰 易出血。病理检查:肠黏膜腺体排列紊乱,固有膜水肿,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浸润。诊断:溃疡性全结肠炎、持续型、中度活动期。
例2 例1的母亲,67岁。1994年6月入院。确定诊断:溃疡性直肠乙状结肠炎、初 发型、中度活动期。
讨论 UC是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升结肠及全结肠的急、慢性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有家族倾向[1],UC的家庭发病有如下趋势。
1.UC家庭患病率在逐年增长[1,4]:早在1934年Spriggs报告一家兄弟两人和一 个妹妹患UC。Sloan等人在1950年回顾2 000例UC病人时,记录到10例阳性家族史,患 病率为0.5%。Singer等[3]1971年报告646例炎症性肠病(IBD)中113例有阳性家族史, 患病率为17.5%。Farmer等[4]1980年报告838例IBD病人,其中316例UC病人中93例 (29%)有IBD阳性家族史。
2.有阳性家族史的病人大部分是重症病例[1]。我们报告的11例中有6例是全结 肠炎,1例直肠炎,4例左半结肠炎和直肠乙状结肠炎。
3.大多数发病的家庭中至少有2位受影响的家庭成员[1,3]。Kirsner和Spencer[1] 报告66例UC先证者中大多数是2位受影响家庭成员,其中14例家庭涉及3位成员,1例家庭 涉及4位成员,另外1例家庭涉及6位成员[1]。Singer等[3]报告646例IBD病人中113例 有阳性家族史,其中有95例(84%)家庭中只有另外1位家庭成员发病。我们报告的5例家庭 中有4例家庭涉及2位成员发病,与国外报告一致。
4.UC家庭成员发病多涉及到的是第一代亲属,而不是第二或第三代亲属[4]。 Kirsner和Spencer[1]报告66例先证者提供了89位家庭成员发病,有50例是先证者 的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11例是先证者的父母。与我们的报道基本一致。
5.大部分先证者的发病是青少[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9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肝脏损害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早期肠结核的临床病理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