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肝脏损害分析 |
|
张煊曾学军 李明佳 刘维 董怡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与SLE活动性 的关系,对我院1990年1月至1996年6月收治住院的277例SLE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77例SLE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SLE分类标准 且资料完整。男性36例,女性241例。确诊SLE时平均年龄27岁,年龄范围7~ 54岁。其中15~35岁201例(72%)。
2.方法:SLE肝脏病变定义[1]:病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或肝脏形态异 常。肝功能异常要求ALT>40 U/L,AST>40 U/L,总胆红素>25.6 μmol/L,A/G 倒置,乳酸脱氢酶>300 U/L,碱性磷酸酶>120 U/L,γ-谷氨酰转肽酶>50 U/L 至少存在2项,且至少重复2次,并排除溶血性贫血、肌炎等。肝脏形态异常要求B 超体检均发现肝脏至少肋下2 cm以上,且B超提示肝内回声欠均,结构异常。
SLE活动期定义[1]:要求下列7项中至少存在2项:(1)关节炎;(2)新鲜 皮疹或口腔溃疡;(3)胸膜炎或心包炎;(4)抽搐或精神病;(5)血管炎;(6)血 尿;(7)血白细胞<4.0×109/L或补体下降或抗dsDNA抗体阳性。
3.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二、结果
1.277例SLE中,合并肝脏损害96例(34.7%),其中无明确原因70例(25.3%)。
2.70例原因不明肝脏损害中,肝功能异常49例(17.7%),其中黄疸4例; ALT>100 U/L 37例,AST>200 U/L 12例;肝大48例(17.3%);脾大11例 (4.0%);伴有明显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疼痛15例(5.4%)。
3.肝脏损害在SLE病程中任何阶段均可出现,70例原因不明肝脏损害中, 26例为SLE首发表现。4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48例发生于SLE活动期,41例随 病情缓解后肝功能恢复正常(P<0.01)。277例SLE患者中死亡15例,无1例死于 肝脏病变。
4.101例SLE患者进行了抗γ核糖核酸蛋白(rRNP)抗体检测,其中伴有SLE 肝脏损害者48例,抗rRNP抗体阳性16例(33.0%),5例合并狼疮脑病;不伴肝脏 损害者53例,抗rRNP抗体阳性4例(8.0%),3例合并狼疮脑病。二者之间差异有 极其显著性(P<0.01)。统计学分析还发现前者关节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
讨论 过去人们多认为SLE肝脏损害主要是药物所致,包括阿司匹林等非甾 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文献表明SLE血管炎本身亦可 引起肝脏损害,甚至很严重。本研究表明SLE引起的肝脏损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25.3%),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部分病人肝脏损害亦可相当严重。积极正规的 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以有效控制SLE肝脏损害,不致影响预后。
对于这种肝病究竟是看作SLE本身表现还是SLE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这方面 各家意见不一。根据1992年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专家会议制定的标准[2],自 身免疫性肝炎确诊需下列条件:(1)无活动性病毒感染标志,无过度饮酒及服用致 肝损害药物史;(2)血抗核抗体阳性,抗平滑肌抗体阳性或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 滴度在1∶80以上;(3)血清γ-球蛋白或IgG水平在正常上限1.5倍以上;(4)血 转氨酶升高;(5)病理上存在碎片样坏死伴或不伴小叶性肝炎;(6)无胆系病变、 肉芽肿、铁铜沉积症等其他表现。我们认为对于既符合ARA关于SLE诊断标准又 同时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病理表现的病例,应该认为这两种疾病同时存在。 可是受检测条件及肝病理检查限制,自身免疫性肝炎确诊往往很困难。但是治疗 原则是一样的,都需要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单个核细胞分布 下一个医学论文: 溃疡性结肠炎的家庭发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