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单个核细胞分布 |
|
杨剑辉 梁俊林 刘树航 赵玉堂 王艳侠
为了解肾小球肾炎(GN)尿液单个核免疫细胞(UMC)分布特点和意义,采用流 式细胞术测定107例患者尿液单个核细胞。
一、对象和方法
选择GN患者107例中,男59例,女48例,年龄13~63岁。将GN分为系膜 增殖性肾炎(MsPGN)、微小病变(MC)、IgA肾病(IgA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 化(FSGS)、膜性肾病(MGN)、膜增殖性肾炎(MPGN)、紫癜性肾炎(HSPN)和狼 疮性肾炎(LGN)组。对照组为本院健康工作人员40例,男27例,女13例,年 龄20~55岁。在肾活检前留取尿液50 ml,1 500 r/min离心10分钟,PBS中 洗涤3次,制成悬液;每个小管中加入悬液50 μl,加10 μl绿色荧光或红 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混匀,4℃孵育30分钟,PBS洗涤2次后加入溶血素 1 ml,加入150 μg固定液,洗涤3次后待测。CD3、CD4、CD8、CD14(单核细 胞),CD44单克隆抗体均由国际免疫公司生产。采用Bacton Dickenson公司流 式细胞仪及其软件,每份标本共测定20 000个细胞,计算各种细胞数密度和 百分数。采用中位数检验和t′检验,文中数据用±s和中位数表示。
二、结果
1.不同病理类型GN的UMC分布:除MC外,各种类型肾炎UMC数密度均较对照 组明显增加,非增殖型GN(MC、MGN和FSGS)UMC密度低于增殖型GN,见表1。CD+44 细胞密度与其他类型UMC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0.93,P均<0.01)。
2.UMC与病理形态的关系:在部分IgAN,MPGN,LGN和HSPN患者肾小球可 见局灶性细胞性新月体,其各种UMC密度均高于无新月体的患者,见表2。
3.UMC与GN临床表现的关系:各种类型GN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者UMC密度 均高于无NS和无新月体表现者。在MsPGN,表现为NS者较非NS患者各种UMC密度 显著增高(表3)。按百分率计,激素敏感型原发性NS尿液CD+4细胞低于激素不敏感 型NS(8.7%±7.5%、17.2%±8.4%,P<0.05),而CD+14细胞密度则高于后者(49.4%±28.1%、 23.5%±22.9%,P<0.05)。
讨论 免疫调节异常是GN发病的重要因素,由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单 核细胞和细胞因子与GN的临床表现、病理及肾组织单个核细胞分布缺乏肯定的联 系,其临床价值较为局限,近年研究表明UMC与GN的病理改变显著关联[1,2], 尿液较血液的细胞因子水平更能够反映GN的病变活动情况[3]。我们的资料显示 各种GN的UMC数密度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增殖性GN的UMC密度增加幅度较非增殖性 GN大,伴肾小球新月体者各种UMC密度高于无该病灶者。在MsPGN、NS较非NS表现 者UMC密度明显增加,UMC分布与原发性NS的激素敏感性相关。此外,免疫发病的 血尿中UMC显著增加,非免疫性疾病的血尿中UMC无明显变化[1]。UMC分布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GN的免疫发病状态。
表1 不同类型肾炎患者尿液单个核免疫细胞密度比较
肾炎类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 CD14+ CD44+ MC 3 160±35 58±30 48±16 1.19±0.24 99±23 177±40 (162) (62) (44) (1.21) (98) (174) MGN 7 232±104 86±60 139±70 0.62±0.35 215±58 244±106 (251) (93) (138) (0.61) (209) (250)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驱虫药致迟发性脑病的药物暴露与发病因素 下一个医学论文: 9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肝脏损害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