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素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
|
付虹辉 张勃 尹义国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多呈高凝状态〔1〕。自1995年起我们应用小剂量肝素钙治疗糖尿病肾病高粘血症5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100例糖尿病住院病人具备下列条件:(1)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尿蛋白定性3次以上阳性,持续尿蛋白>0.5g/日,尿素氮<12mmol/L/日;(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和氮质血症。随机分成A、B两组。A组50例(男33,女17),年龄29~78岁,病程7~14年;其中高血压40例,浮肿36例,大量蛋白尿>3.0 g/24h 24例。B组50(男26,女24),年龄16~72岁,病程4~15年;其中高血压30例,浮肿32例,大量尿蛋白>3.0g/24h 18例。 2.血液流变学测定及正常值:采用山东电讯七厂生产的自动血粘度分析仪测定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血沉5项血流变学指标。另选50名健康医护人员为对照组(男、女各25名),年龄22~64岁,测定血流变学正常值(x±s)。 3.治疗方法:A组: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降糖、降脂、潘生丁、阿斯匹林等)基础上加用云南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肝素钙注射液〔滇卫药准字(93)72×1786号〕,每日5000单位,每12小时皮下注射1次,四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保持凝血酶原时间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B组:除不加肝素钙注射液之外,余同A组。 4.近期疗效评定标准:血流变学4项以上指标明显改善为显效;3项指标改善为有效;3项以下指标改善为无效。 二、结果 1.疗效判断:应用肝素钙注射液的A组(50例):显效25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6%;无效2例。B组(5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24%;无效38例。A、B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5.546)(P<0.01),说明单用阿斯匹林、潘生丁治疗糖尿病肾病高粘血症疗效较差。 2.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A、B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x±s),见附表。 3.尿蛋白、肾功能和血清胆固醇变化(x±s):A组(50例)治疗前后比较:尿蛋白(g/24小时)分别为2.10±1.54与0.50±0.39;尿素氮(mmol/L)分别为9.70±2.45与5.67±2.43;血肌酐(μmol/L)分别为169.40±54.20与87.34±34.01;血胆固醇(mmol/L)分别为7.35±3.21与3.12±1.45(以上各项P均<0.001)。B组(50例)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分别为2.25±1.46与1.01±1.30;9.42±2.10与6.95±4.06;171.42±52.20与104.94±42.03;6.94±2.78与6.12±1.26(以上各项P均<0.05)。A、B两组比较经t检验,上述各项指标P均<0.001。 三、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之一,其微血管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其中血流变学改变起着重要作用,该病血液粘稠度增加会加重肾缺血缺氧〔2〕。肾小球基底膜中硫酸类肝素减少,也可能导致基底膜通透性增加,产生比较明显的尿蛋白〔1〕,大量尿蛋白又会加重肾小球上皮细胞损伤。 本组患者治疗前,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血沉指标均较正常对照值明显升高(P<0.001),表明体内存在高凝血症、血液高粘和高凝关系密切〔3,4〕,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病人,降糖抗凝治疗很有必要。 肝素为天然酸性粘多糖,作为抗凝药物在临床上已应用50余年,其抗凝抗补体,钠利尿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肾小球疾病治疗。带阴电荷的肝素能促进毛细血管基底膜阴离子重建,又能结合内
附表 A、B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全血比粘度 血浆比粘度 纤维蛋白原g/L 红细胞压积 血沉 对照组 50 4.70±0.30 1.70±0.78 3.92±0.46 45.30±3.84 7.78±5.22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2型糖尿病患者中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及其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驱虫药致迟发性脑病的药物暴露与发病因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