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抗体 |
|
潘长旺 凌洪博 易维平 黄慧聪 刘启真 梁韶辉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成虫主要寄生在鼠体的肺部血管,人体 因生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感染期幼虫)的软体动物等方式而获得感染,幼虫常侵 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和脑脊髓膜炎(酸脑)。近年来我国大 陆广东、上海、福建等地亦有人体病例或鼠体感染发现[1-3]。1997年10~11月, 温州市部分居民因生吃含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而出现爆发性“酸脑”多起。试用间接荧光 抗体试验(IFAT)检测成虫粗抗原皮试[4]阳性的32例患者血清,以探讨该法的实用 可行性,并进一步给“酸脑”的临床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抗原片制备 从福寿螺(大瓶螺,Ampullaria gigas)(采自温州市苍南县沪山镇)分离出广州管圆线虫 第三期幼虫[5],感染大白鼠,感染45d后解剖大鼠,于肺动脉及心肺部检出成虫 ,用生理盐水洗净,选择雌虫将之包埋于浆糊内,制成4μm厚的冰冻切片,贴附于预先经0. 5%明胶处理过的清洁载玻片上,每片贴附10~20个切面。丙酮固定后置-20℃保存备用。 二、荧光标记羊抗人IgG 浙江省防疫站提供。 三、试验血清 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取因生吃福寿螺而致病且广州管圆线虫皮试呈阳性的“酸脑”患 者;囊虫患者血清采自来我室就诊的经临床CT检查提示为囊虫病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 SA)法检测血清IgG阳性的脑囊虫病患者;肺吸虫患者血清采自来我院就诊的有生吃石蟹史且 皮试阳性的肺吸虫病患者;健康人血清来自3次粪检无寄生虫卵的健康献血者(我院师生)。 四、方法 待检血清作1∶5、1∶10和1∶20稀释,荧光抗体工作浓度选择1∶8和1∶16,稀释血清与抗 原片37℃结合2 h,荧光染色30 min,按常规操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根据虫体切面 黄绿色荧光的有无判断阳性、阴性。部分交叉滴定比较结果,选择最佳血清和荧光抗体浓度 。
结果
荧光抗体工作浓度选择1∶16时,1∶5、1∶10和1∶20稀释血清,IFAT结果见表1。
表1 IFAT检测不同倍数稀释血清结果
血清标本来源 检测例数 血 清 稀 释 倍 数 1∶5 1∶10 1∶20 阳性数 阳性率% 阳性数 阳性率% 阳性数 阳性率% 广州管圆线虫患者 32 32 100.0 29 90.6 21 65.6 肺吸虫患者 28 8 28.6 2 7.1 1 3.6 脑囊虫患者 21 5 23.8 4 19.1 0 0 健康人 20 1 5.0 0 0 0 0 生理盐水对照 20 0 0 0 0 0 0
血清作1∶10稀释不变,荧光抗体工作浓度为1∶8时,广州管圆线虫病血清及 脑囊虫病血清阳性检出率与1∶16时相同,但对肺吸虫病血清假阳性率则为14.3%(4/28),比 1∶16时高(7.1%)。 随机抽取各组血清10份,按同法操作,结果符合率为100%。 讨论
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脑脊液中检获虫体而得以确诊的几率很低,所以本病的诊断通常需依靠 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及免疫试验方法等手段。IFAT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免疫学方法,国内 有学者曾用于一些组织寄生虫病的诊断[6]。梁浩昆等[7]采用此法检测实 验大鼠体内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亦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我们以IFAT检测32例广州管圆 线虫病患者血清抗体,通过部分交叉滴定试验后认为,荧光标 记抗体和待检血清分别作1∶16和1∶10稀释为宜。此时阳性率为90.6%(29/32),另有9.4%(3 /32)患者血清不能被阳性检出,可能与各患者体内虫荷及自身的免疫状态不同有关。但对肺 吸虫和囊虫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假阳性率分别为7.1%(2/28)和19.1(4/21),可能是广州 管圆 线虫与肺吸虫和囊虫有一些相似的抗原组分,部分患者体内尚可能存在一些其它种类寄生虫 (如蛔虫、钩虫等)抗体,加上方法本身的一些缺陷,致抗原抗体的非特异结合,造成假阳性 。从实验结果来看,IFAT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重复性亦较[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家兔血行感染脑膜炎球菌血流动力学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和可的松水平的变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水平的动态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