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红斑狼疮脂膜炎一例

王彩虹 李小峰 王晓霞 许珂 李芳 王来远

  患者:女性,37岁。因皮下结节3.5年,面部红斑伴脱发3年于1999年3月入院。1995年11月左前臂出现一个皮下结节。1996年3月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光敏感,脱发,上臂、大腿近端、臀部成批出现新发皮下结节或斑块,伴间断低热。查体:全身皮肤散布皮下结节或斑块,从蚕豆大小到10 cm左右斑块,新发的部位颜色正常,基本不高出皮面,臀部及大腿外侧斑块有数个萎缩性凹陷瘢痕,局部有色素沉着。面部蝶形红斑,余无异常体征。辅助检查:血白细胞(3.1~3.3)×109/L,尿潜血强阳性,尿蛋白定量2.1 g/24 h,红细胞沉降率57 mm/1 h,ANA阳性,抗dsDNA、对流免疫电泳法抗ENA抗体、免疫双扩散法抗SSA、抗SSB、抗Sm、抗RNP均阴性,免疫印迹法抗SSA 52 000、抗SSB 47 000及抗RNPs 38 000阳性。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左上臂皮下结节病理切片示: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其附件及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为主炎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可见脂肪坏死及钙化。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脂膜炎、狼疮肾炎。
  讨论:红斑狼疮脂膜炎(lupus erythematosus panniculitis,LEP)是一种少见的红斑狼疮,又称深部狼疮。LEP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主要及首发表现[1]。
  LEP临床特征是深部皮下结节或斑块,结节可自行吸收而其上皮肤表面凹陷萎缩,或中央坏死后,形成溃疡,愈合后留下低陷的萎缩性瘢痕。病理组织学特点为:主要病变在皮下组织内或真皮下部,示典型叶状或隔状脂膜炎,以脂肪的透明性坏死伴有片状或结节状淋巴组织为特点[2]。
  本病例初发及主要表现为深部皮下结节或斑块,病理活检亦证实叶状脂膜炎,以后出现蝶形红斑,光敏感,24 h尿蛋白2.1 g,ANA阳性,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等,可确诊LEP及SLE。故本患者即以LEP为SLE的首发表现,5个月后出现SLE的其他表现,并且LEP为SLE的主要表现之一。

本文编辑:杨金萍■

作者单位:王彩虹(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
     李小峰(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
     王晓霞(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
     许珂(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
     李芳(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
     王来远(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

参考文献:

[1]Carsuzaa F,Pierre C,De Jaureguiberry JP,et al.Panniculitis-fasciitis syndrome disclosing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nn Dermatol Venereol,1996,123:259-261.
[2]蒋明,朱立平,林孝义,主编.风湿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591、1004.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唇癌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 型胶原的测定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危险因素分析
    对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
    9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肝脏损害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强直性脊柱炎一例
    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
    雷诺现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
    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磷脂综合征肾
    凋亡细胞促进狼疮性BXSB小鼠发病的研究
    重症神经精神性狼疮预后因素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