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 |
|
统受损 与单体型DR15-DQ6有关(χ2=7.38,P<0.01);皮损与DR18-DQ4相关(χ2=6 .55,P=0.011)。
3 讨论
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SLE与HLA-DR、DQ的相关性存在着种族和人群的差异。由于血清 学微量淋巴毒试验特异性差,容易发生错检或漏检。近10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L A特异性发展很快,通过对抗原分子水平的研究,大部分HLA抗原血清学检测结果得到证实。 HLA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板比较具有对抗原决定簇的识别特异、单价特异性、滴度高和无抗补 体活性等优点,它克服了血清特异性、效价以及来源方面的不足,并可识别大部分HLA抗原 亚型,其结果与DNA结果一致。 Reveille等[2]用血清学方法报道西欧白种人SLE与DR3相关,而中欧白种人、中国 人、日本人及美国黑人与DR2相关。Arnertt等报道西欧白人SLE患者DR2和DR3位点频率增高 。Hawkins等[3]报道100例中国狼疮患者DR2位点频率显著增高。杨颖等报道中国 湖北汉族SLE患者的DRB1*0301等位基因频率增高。本文报道了云南汉族SLE与HLA-DR18、DQ 6呈正相关,与DR12、DQ7呈负相关。文献[4]报道云南白族SLE与DR15、DQ6呈正相关,而 与DR12、DQ7呈负相关。潘星华等[5]报道沪籍汉族的易感基因为DQA10102、*040 1,DQB1*0601,保护基因为DQA1*0501、*0601,DQB1*0301,推测易感单体型为DQA1*0102- DQB1*0602-DRB1*1501-DRB5*0101、DQA1*0401-DQB1*0402-DRB1*0802,抵抗单体型为DQ A1*0501-DQB1*0301-DRB1*1101(DR5)或*1201(DR5)-DRB3*0202(DR52)或*0101(DR51)、DQ A1*0501-DQB1*0201-DRB1*0301-DRB3*0202。国内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SLE群体调查DR-D Q单体型的报告,云南白族SLE的易感单体型DR51-DR15-DQ6,保护单体型DR52-DR11-DQ7 与Dong等[6]报道的单体型和国内潘星华等推测的单体型结果一致,汉族SLE的 保护单体型DR52-DR12-DQ7与潘星华等报告的一致,而云南汉族SLE的易感单体型DR52- DR18-DQ4与潘星华等报道的单体型不一致。综合国外部分资料白种人与DQA1*0501、DQA1*0 201(英国)、DQA1*0401(美国)正相关,黑人与DQA10401、0501正相关。白人和黑人的易感 基因在华人中为抵抗基因,可能是由于白人和黑人DR3与DQA1*0501连锁,且其SLE的DR3基因 频率升高。国内外众多研究资料表明DR、DQ与SLE的相关性有其种族和地区的差异,原因可 能为DR与DQ的连锁关系不同所致(DR2与DQA1*0102-DQB1*0601或*0602连锁,DR3与DQA1*050 1或DQ2或DQ4连锁)。同时我国不同地区的汉族SLE与DR的相关性不同,可能存在着DR与DQ或 其他等位基因不同的连锁性。 DQA、DQB链的某些氨基酸序列与特定的自身抗体产生有关。如Khanduja等[7]报道 某些HLA-DQB1*0602、*0201、*0302三个等位基因编码的抗原分子外测第14位氨基酸都是甲 硫氨酸,第26位都是亮氨酸,它们与抗dsDNA抗体有很强的相关性,另外抗dsDNA抗体的患者 96%有DQB1*0201(与DR3或DR7连锁)或DQB1*0602(与DR2或DRW6连锁)或DQB1*0302(与DR4连锁) ;抗Ro/La抗体产生与DQA1链的第34位谷氨酸和/或DQB1链的26位亮氨酸相关;抗Sm抗体与DR 2、DQA1*0102(DQ6)、DQB1*0602有关。本文汉族SLE的抗Sm抗体与DQ6及单体型DR2-DQ6,与 上述结果部分一致,而汉族SLE的抗dsDNA抗体与DR18相关国内未见报道,可能是云南汉族SL E的DR18频率显著升高所致。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雷诺现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无症状健康青年人群腰椎椎间盘的CT检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