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诺现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
|
刘湘源 林俊 黄烽 黄次波
雷诺现象(RP)是指发作性血管痉挛导致的肢体末端皮肤颜色改变及感觉异常的症状。它是结 缔组织病(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等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探讨雷诺现 象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我们对近4年在我院住院的42例伴RP的SLE患者进行了分析,并与116 例无RP的SLE患者进行对照,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1995年5月至199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SLE患者共158例,其中伴RP者42例, 无RP者(对照组)116例。 1.2 诊断标准:①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关于SLE的诊断标准。②RP 诊断根据患者自述和医生观察的结果。③肾炎的诊断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0.5 g或肾穿刺 检查结果。神经系统受累根据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而又排除感染、药物、高血压、糖尿 病和尿毒症等因素所致。血液系统受累则根据白细胞(WBC)<4.0×109/L,血红蛋白(Hb) <100 g/L和/或血小板(PLT)<100×109/L,并无应用骨髓抑制性药物史。④肌炎/肌病 诊断根据患者有肌痛、肌无力表现,结合肌酶和肌电图检查异常。心脏受累根据有心电图异 常并除外原发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则根据1992年Langevizy等提出的诊断标准[1] 。 1.3 实验方法:抗核抗体(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双链DNA抗体(ds-DNA)用放射免疫法,抗Sm、RNP、SSA和SSB抗体用单向免疫扩散法。类风湿因子(RF)、C3和C4用特种蛋白检测仪检测。 1.4 随访:以门诊随诊、通信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1.5 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界值。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42例RP组患者中,女性40例,男性2例,发病年龄14~45岁,平均(28±9) 岁,发病年龄分布:<20岁7例,20~40岁29例,>40岁6例,病程2个月~17年,平均3.5 年。116例无RP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00例,发病年龄5岁~56岁,发病年龄分布:<2 0岁35例,20~40岁64例,>40岁17例,平均(26±11)岁。病程1个月~23年,平均2.5年。 尽管RP组的女性与男性的比例更高,但两组间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P>0.05)。平均发 病年龄、发病高峰年龄及平均病程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2.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见表1。RP组中,以RP为首发症状者有35.7%(15/42)。该组 出现脱发、肌炎/肌病、心脏受累和肺动脉高压的机率明显高于无RP组(P均<0.05或0 .01)。γ-球蛋白升高、ANA、抗RNP和抗Sm抗体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无雷诺组(P均<0 .05或0.01)。而平均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关节痛(炎)、皮损、肾炎、神经系统受累、血液系统受累、抗ds-DNA、抗SSA、抗SSB抗体和RF的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表1 有RP和无RP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症状 雷诺现象组 非雷诺现象组 例数 % 例数 % 皮疹 33 78.6 99 85.3 关节痛(炎) 36 85.7 88 75.9 口腔溃疡 15 35.7 52 44.8 浆膜炎 19 45.2 42 36.2 神经系统受累 5 11.9 18 15.5 肾受累 26 61.9 81 69.8 肌痛/肌炎 10 23.8 11 9.5 脱发 35 83.3 66 56.9** 肺动脉高压 9 21.4 2 1.7** 心脏受累 25 59.5 34 29.3** 白细胞(<4×109/L) 20 47.6 53 45.7 血红蛋白(<100 g/L) 22 52.4 43 37.1 血小板(<100×109/L) 10 23.8 22 19.0 γ-球蛋白(>20%) 28 73.7(28/38) 49 50.5(49/97)* 抗核抗体(>1∶20) 36 87.8(36/[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清IL 6和TNF 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