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压氧 肾脏病
我国高压氧医学自1964年以来发展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它经历了起步、开展、快速发展几个阶段后,现在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得到了普及。由于其独特的疗效,高压氧医学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治疗的适应证涉及内、外、妇、儿、神经、传染等多个学科,并己扩展到生物学、药学等诸多领域。近来国内外文献对此陆续进行了报道,关于高压氧在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1 高压氧医学的发展简史
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是指气压高于周围环境大气压(通常为一个大气压)时所呼吸的与环境等压的纯氧。在高于一个大气压力的环境中吸氧治疗多种病症的方法就叫做高压氧疗法。高压氧医学是在潜水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几千年以前,人类就开始进行潜水活动,如屏气下海捕鱼,后来逐渐发展成了潜水技术,并由此而发展形成了潜水医学。因水能产生压力,所以潜水时,无论水深或浅,总会使人体承受不同的压力。为了研究并解决人体在高压力(高气压)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形成了高气压医学,而高压氧医学也随之孕育。早在1662年,英国生理学家Henshaw就开创了使用高气压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当时他使用以一个圆顶气密室作为高气压舱,用风琴式风箱作为鼓风机(相当于现今所用的空气压缩机)向这种简陋的“舱室”充气加压,据说这种方法能起到促进食欲、改善呼吸,并能防治某些肺部疾病的作用。不过直到1775年和1777年,英国和法国学者才分别发现了氧气,并告诉人们氧气对于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氧气是高压氧治疗的物质基础。19世纪初,气体物理学中的几个重要定律相继出现,为高压氧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1887年,Valenzuela第一次成功地在2个大气压下用纯氧治疗疾病,为高压氧的临床应用做出了良好的开端。随着高压氧医学的发展,不但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而且在高压氧舱设备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舱体质量及舱内设备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某些设备还以计算机来控制。某些先进的舱装有几种监护仪器,可同时监测心、脑、呼吸等多种生理功能,有的还可以在舱内拍摄X线片以及进行放射治疗。
2 高压氧在治疗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有多种临床表现,蛋白尿是其主要表现之一。近期研究发现,将高压氧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能明显减少蛋白尿。朱济众等[1]发现,对长期治疗而蛋白尿无改善的慢性肾炎患者,在原有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后,蛋白尿有不同程度减少,甚至有个别病例完全转阴。肖玲等[2]在用药物联合HBO首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其尿蛋白完全转阴的分别达54.69%,尿蛋白不同程度减少占39%,总有效率达94%,而且水肿、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也得到改善,肾功能也有好转。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药物组。HBO减少蛋白尿的机制可能是:(1)能极大地提高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浓度,改善残存肾单位的缺氧状态,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的损害,使蛋白的漏出减少;(2)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下降,减少尿蛋白的发生。丁建章等[3]通过对大鼠的研究发现,HBO暴露组的肾脏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下降了19.1%;(3)HBO能减轻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而且还能对损伤的血管内皮起到修复和保护作用,同样可减少尿蛋白的产生[4];(4)HBO对肾血管有收缩作用,能降低肾脏血流量。据观察,在1个ATA下吸氧。肾血流量降低17%~19%,而在2个ATA下,则下降1/3。肾脏血流量降低后可缓解肾脏所承受的高灌注、高滤过、高压力,从而阻断和逆转慢性肾病的进展过程。因此,高压氧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2 急性肾功能衰竭 研究表明[5],大鼠急性缺血性肾损伤后,经高压氧治疗组,其肾功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病理损伤也明显减轻:光镜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水样变性明显减轻,肾小管腔内透明管型及细胞碎片明显减少或消失;电镜下,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明显减少。Mazin等[6]对183例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基础上再加用高压氧治疗,发现高压氧治疗后可以提高血氧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