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不少老年抑郁症病人经治疗好转出院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复发,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烦恼与负担。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收到了一定效果。笔者社区护理4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2006年社区护理4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均符合CCMP-2R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60~74岁,平均64岁;病程21~15年,平均9.8年。
12 方法 由护士随访病人时建立家庭病案,并指导其家属填写病人有关情况,病案存病人家属处。护士每1~3个月(可根据病人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定期随访1次,检查服药情况,填写精神症状评定表,进行身体状况检查,实施心理护理,对家属进行卫生宣教,指导开展适合个体差异的娱乐活动等。
2 结果
40例中有6例抑郁症复发,复发率为150%。5例反复住院治疗,1例心肌梗死死亡。其余34例情绪稳定,精神状况良好,日常生活能自理。
3 体会
精神疾病的家庭及社区护理是精神病护理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在家庭中对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种形式。老年抑郁症病人,他们经住院治疗好转返回社区、家庭后,很多病人未得到跟踪随访和社区康复治疗,使一些病人抑郁症很快复发,导致病情反复住院治疗。其原因一方面系病人回家后未能按医嘱继续服药,疗效未得到巩固;另一方面与病人回家后与医护人员中断了联系,缺乏及时心理支持有关;加之社区及家庭环境中的部分负性影响,未引起家属的重视,使病人本来比较脆弱的精神状况得不到及时调节与改善,影响了精神健康。对老年抑郁症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建立家庭病案,病案由护士指导家属完成,主要记录病人主诉及家庭情况,在社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护士检查和处理的情况,能反映出不同病人的病情特点、个体差异、生活习性,以利针对性地拟定社区护理计划。实施心理护理时强调病人的心理特点,对其患病诱因、疾病性质、治疗前途及要求配合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逐一向病人介绍,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其中,使病人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使病人能够面对现实,树立社会参与意识。通过帮助病人识别和排除认知性错误,重新建立评价自我效能和良好的精神防御机制及行为模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主动配合家庭治疗及护理。对家属反复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取得家属的配合,并指导家属协助和支持病人开展适合个体的娱乐活动,转移病人注意力,稳定其情绪,预防疾病复发。注意对病人躯体疾病的预防与处理,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高血压病和冠心病,随访护士针对病情特点,在家庭护理计划中按医嘱明确制定用药细则,要求家属协助和督促病人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