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KD患儿平均住院日和并发症的比较 3 讨论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小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常累及全身中小动静脉及毛细血管。川崎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依据诊断标准常不能早期确诊,笔者把在病程7天以内确诊者称为早期确诊病例(治疗组),本文28例KD患儿在病程7天内确诊者6例,仅占总数的21.42%。川崎病危害性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导致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待确诊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这将会错过川崎病早期防止心脏病变的最佳治疗时间—7天之内[2]。由于该病早期确诊不易,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早期确诊率,当临床出现有发热、眼结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杨梅舌、皮疹、手足硬肿、颈淋巴结肿大、肛周红特征性的最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时,应想到川崎病可能,需结合实验室指标综合参考。川崎病病因未明,其治疗主要是抗炎和抑制血小板凝聚,预防冠状动脉损伤,及早控制血管炎,防止冠状动脉病及血栓性栓塞形成是治疗的中心环节,一般首选具有抗炎和抗凝作用的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形成,从而阻断血小板产生血栓素A,疗程3个月。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可以阻断引起血管壁损伤的免疫反应,通过抑制内源性致热因子、中和微生物毒素、抑制细胞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化、中和补体激活后的产物和防止补体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降低了血小板凝集机能,具有直接的免疫调节效应。
川崎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加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使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肺部损害发生率下降,丙种球蛋白在防治川崎病所致的心血管病变方面是目前公认唯一疗效最好者[3]。总之,KD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生症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加腾裕夫.川畸病,最近话题.日本医事新报,1999,3942(U):22-30.
2 李秋,李永柏,李成荣,等.IVIG对川畸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分析.临床儿科杂志,1998,16(5):329-331.
3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87-693.
(编辑:陈 沁)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