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川崎病早期治疗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川崎病早期应用阿司匹林加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28例川崎病患儿的住院资料,依照病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程在7天以内确诊并开始治疗为治疗组,>7天为对照组。结果 28例川崎病均痊愈出院。其中治疗组无一例发生肺部损害和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发生肺部损害10例(55.55%),冠状动脉病变5例(27.7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川崎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加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使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川崎病;早期治疗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的高发的血管炎综合征,可累及全身中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内膜或全程管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合并肺部损害常被误诊为单纯性肺炎,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扩张、瘤样病变、狭窄或血栓),导致心肌缺血甚至猝死。现将资兴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8例KD患儿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KD患儿均为2004年1月~2006年12月资兴市市立医院住院病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发病年龄5个月~9岁,发生<3岁有22例,占78.57%。

    1.2  诊断依据  参照目前国内仍沿用的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于1984提出的诊断标准[1]:(1)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以上;(2)双侧眼结膜充血;(3)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4)发病初期手足硬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5)躯干部可见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6)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具有诊断标准6项中5项以上又不能被其他已知疾病所解释者可诊断。

    1.3  临床表现  28例KD患儿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入院时均有发热,体温在38 ℃~41 ℃,发热≥5天者22例,占78.57%,入院时病程(热程)3~10天,平均6.28天。28例中入院时已出现皮疹21例(75%),双眼结膜充血20例(71.42%),唇潮红或皲裂、杨梅舌13例(46.42%);手足硬肿16例(57.14%);指趾端膜样脱屑或肛周脱皮6例(21.42%);颈淋巴结肿大14例(50%),其他病例症状在入院后逐渐出现。

    1.4  辅助检查  28例入院时血沉均增快,白细胞升高18例(64.28%);中性粒细胞升高22例(78.57%);血小板升高19例(67.85%);抗“O”阳性6例(21.42%);C反应蛋白升高13例(46.42%);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变2例(7.14%);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冠状动脉局限性扩张>3 mm 1例。入院时未确诊的22例随着病程进展(>7天),其主要临床表现逐渐出现,复查X线胸片显示肺部损害8例,超声心动图复查发生冠状动脉病变4例,其中轻度扩张(3~5 mm)3例,中度扩张1例。

    1.5  治疗  28例KD患儿依照诊断标准,发热未明确诊断时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一经确诊立即给予阿司匹林加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期阿司匹林50 mg/(kg·d),体温正常5天后减量为10 mg/(kg·d),维持3个月;丙种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滴注,连续5天。并配合儿内科综合疗法,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对症治疗等。

    2  结果

    本组28例KD患儿均痊愈出院。其中治疗组住院为10~12天,平均9.6天,未发生肺部损害和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住院日为13~21天,平均13.8天,10例肺部损害出院X线胸片复查显示吸收消失4例,另6例在出院后15~20天复查X线胸片全部吸收消失;5例冠状动脉病变全部消失,随访6个月~1年,均未发现有冠状动脉损害征象。经统计两组平均住院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尿微量蛋白及尿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的临床探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联合检
    川崎病研究新进展
    川崎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减少的初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48例临床观察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
    川崎病28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早期患者血浆Ang  TXB2 6
    川崎病22例临床分析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67例川崎病疗效评析
    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