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收入ICU监护病房的110例高血糖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8.0~11.1 mmol/L)。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死亡率等,并于入院后24 h、4天、10天通过EMSA、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对外周血单核细胞NF-kB活性、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及血浆CRP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1)强化治疗组死亡率(19.6% vs 27.8%,P<0.05)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强化治疗组入院后24 h、4天、10天各时点NF-kB活性、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3)强化治疗组HLA-DR表达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高血糖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这与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症;高血糖;NF-kB;HLA-DR
高血糖常发生在危重症患者中,且严重影响预后。我们的资料显示,创伤等各种应激后发生高血糖手术的患者,几乎占糖尿病患者的25%,且预后常常较差。国外有报道认为:高血糖患者发生危重症的频率和需要手术干预的机会比非糖尿病患者多[1],而在高血糖危重症的抢救治疗中,胰岛素强化治疗较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外科高血糖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2];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提高高血糖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研究通过对高血糖危重症患者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了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7月~2006年4月,住济南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病房高血糖重危症患者110例,对因死亡或好转等原因停留ICU时间少于3天(不包括3天)的患者不纳入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将收入内外科ICU监护病房的110例高血糖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56例)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54例)。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在血糖检测配合下通过静脉点滴胰岛素和(或)胰岛素泵配合治疗使血糖维持在4.4~6.1 mmol/L,常规胰岛素治疗组使血糖维持在8.0~11.1 mmol/L。观察两组患者脏器功能恢复(心肺功能、肝功、肾功等)和感染控制、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死亡率、住院费用等和危重症病情评分系统APACHE Ⅲ、APACHE Ⅱ、SAP Ⅱ、MODS及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评分分值的变化。
1.2.2 标本留取 患者于入院后第24 h、第4天和第10天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2%EDTA抗凝),2 ml用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核蛋白的提取,1 ml用于HLA-DR分子的检测,2 ml用于血浆CRP水平的测定。
1.2.3 标本检测 (1)NF-kB活性检测:①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PBMC;②PBMC核蛋白提取;③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蛋白浓度;④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⑤NF-kB活性测定,用英国UVP公司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电泳带光密度值(OD值),以OD值表示其活性大小。(2)HLA-DR检测:采取全血直标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PBMC、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单位以道数表示,同时分析HLA-DR阳性的PBMC及淋巴细胞并计算其百分率。(3)CRP水平的测定:采用ELISA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患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