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Tei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拟诊冠心病患者188例,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采集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计算出Tei指数。把Tei指数与QCA结果对照分析,揭示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和Tei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Tei指数在Gensini积分1~40分组、41~80分组和≥81分组中逐渐升高, 41~80分组与1~40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i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Tei指数升高越明显。
【关键词】 Tei指数;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疾病
Tei指数是近年来出现的相对较新的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方法和参数,由Tei[1]在1995年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对不同心功能状态也有了一些初步分析研究。本文首次揭示Tei指数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结果之间的关系,旨在用Tei指数估计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时的心功能状态,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诊冠心病患者188例,其中男114例,女74例,平均年龄(56.2±15.7)岁。所有研究对象行QCA,根据QCA结果分为4组,即无狭窄组42例、1~40分组90例、41~80分组44例和≥81分组12例。合并高血压者44例,合并高脂血症者72例,合并糖尿病者30例,所有研究对象排除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房纤颤、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各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Judkins法,按常规选择投影体位,必要时加照其他体位,造影结果由两名冠心病介入医师分析完成。冠脉病变的标准为: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至少一支狭窄≥50%为阳性;<50%为阴性。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2],对每支血管病变定量评定:1%~25%狭窄为1分;26%~50%狭窄为2分;51%~75%为4分;76%~90%为8分;91%~99%为16分;100%为32分。不同分支血管在冠状动脉系统中重要性不同,各有相应的系数,左主干为5;前降支(LAD)近端、左回旋支(LCX)近端、右侧冠状动脉(RCA)近端为2.5;LAD中段、RCA中段为1.5;LAD远端、LCX中段、远端、RCA远端为1。Gensini分数为动脉狭窄分数和系数之积,整个冠状动脉系统Gensini积分为各分支病变Gensini分数之和。
1.2.2 Tei指数测定方法 使用HP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2.0~4.0 MHz。在心尖四腔观将取样容积放置在二尖瓣水平,用脉冲多普勒采集二尖瓣血流频谱,分别测定a值(即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终点到下一个二尖瓣频谱始点之间的时间);在心尖五腔观将取样容积放置在主动脉环下水平,用脉冲多普勒采集主动脉瓣血流频谱。分别测定b值[收缩期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起点到终点的时间,即左心室射血时间(ET)]。以上基本参数均取连续3次测量的平均值。按照公式:Tei指数=(a-b)/b=(ICT+IRT)/ET[3]。见图1。
图1 根据脉冲多普勒超声二尖瓣口血流图和
左室流出道血流图计算Tei指数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88例中有126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诊断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