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级亲属实施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探讨早期保护B细胞、预防糖尿病的意义。方法 通过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选取46例糖耐量正常T2DM患者一级亲属进入研究,其配偶为对照(30例),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测定受试者血脂、血糖、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等。结果 (1)T2DM一级亲属存在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2)与对照组相比,一级亲属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方式干预后,一级亲属组血脂、空腹胰岛素下降,明显改善急性胰岛素反应。结论 T2DM一级亲属具有糖尿病高发风险,早期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第一时相;干预
2型糖尿病(T2DM)的一级亲属是DM发病的高危人群,选择合适的时机、措施干预对延缓DM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T2DM一级亲属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情况,并实施系统的生活方式干预,探索早期干预的方法与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4年7~10月枣庄市立医院门诊或住院的T2DM患者一级亲属187例,经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证实为糖耐量正常(NGT)者,46例进入本研究(包含同胞子女),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6.2±6.8)岁,排除继发性DM、应激、感染及心、肝、肾功能异常、遗传性疾病等,受试者配偶为对照组。
1.2 方法 (1)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2)所有受试者试验前三天保持碳水化合物大于250 g/d,试验前禁食10~12 h,于次日晨8点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2 min内快速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50 ml,分别于0、1、3、4、5、7、9 min从对侧上肢留置套管针取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酶联免疫检测法,药盒由北京倍爱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以葡萄糖刺激后急性胰岛素反应(AIR)AIR3-5表示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功能[AIR3-5=(I3+I4+I5)/3-I0];根据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3)空腹同时检测血脂、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CRP、肝功能、肝脏B超;(4)对第一时相减弱或消失者实施随访、系统管理 2年:①定期DM知识指导干预、自我管理。采取每3个月集中授课、发放资料、督促学习相关知识,建立个人档案,每月电话随访。②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指导、戒烟、限酒。根据每个人的工作特点、饮食爱好、体力劳动、体质指数等制订每周食谱、运动量,以小册子的形式发放到每个人。每3个月测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③6个月复查肝脏B超,1~2年后行IVGTT,评估B细胞功能AIR3~5及IR。
1.3 统计学处理 正态分布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取其自然对数,使之正态化后分析,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
2 结果
经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187例一级亲属共检出DM 19例(10%);糖调节受损65例(35%),其中单纯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3例,单纯糖耐量低减(IGT)55例,IFG合并IGT 4例;糖耐量正常103例(55%)。各组临床资料显示,一级亲属组体重指数、血压、甘油三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臂比略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脂肪肝发病率一级亲属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一级亲属组检出17例(21.2%),对照组3例(10%)(表1)。各时相胰岛素分泌及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胰岛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峰值在3~5 min出现,AIR3~5一级亲属(65.2±1.4),对照组(8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