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2.1 坚持在职教育,提高理论技术水平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先进的全血自动分析仪将电阻抗、激光、射频、计算机等技术联合检测,综合分析血细胞,相应对检验人员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名合格的检验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检验技能和一定的外语基础。检验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认真仔细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其结构,掌握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2.2 建立复核制度 目前,许多种类的血液分析仪对结果异常的情况能做出各种标记,通过复核,可以肯定某些异常情况,发现一些质控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大大提高检验报告质量。血液复核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查阅当日质控数据。在我国较大医院使用的血液分析仪多已设置了数据处理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将全血质控物与BULL浮动均值法联合使用,严格对仪器测定的各项参数进行质控,随时使监测仪器处于精密状态下运行。对于采用浮动均值法分析的三项细胞参数,任一指标连续三次超出3%或连续五次在2%~3%,可作仪器失控处理[3]。这时要积极查找原因,校准仪器,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仪器“假阳性”报警情况。(2)查阅各项结果是否在参考范围内。对于各种异常或警戒标记数据的血标本必须做涂片镜检,以确认仪器报告的大部分异常标记,并为异常标记属于何种性质作适当的判断。笔者建议应用血液分析仪的检验科,应将血液涂片染色镜检仍列在血常规工作之中,避免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白血病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 丁秀兰,朱昶,孙以升.以急性胆囊炎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18(1):12.
2 段爱军.血液分析仪漏检白血病分析.临床检验杂志,1997,15(3):174.
3 丛玉隆.当代血液分析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5-165.
(编辑:乔 雨)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