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猴模型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和多巴胺D2受体显像的比较研究 |
|
及突触后膜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 receptor, D2R)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DAT和D2R是反映DA能神经系统病变的2个重要指标,对P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起着重要作用[1,2]。本文选用DAT的显像剂99mTc-TRODAT-1【2β-N,N-双(2-硫乙基)乙撑二胺基,3β-(4氯苯基)托烷】、D2R的显像剂131I-IBZM【左旋-2-羟基-6-甲氧基-N-(1-乙基-2-吡咯烷)甲基苯酰胺】、131I-AIBZM【4-氨基-N-(1-乙基-2-四氢吡咯基)甲基-5-碘-2-甲氧基苯甲酰胺】,运用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术(SPECT)在体检测偏侧PD猴模型的DAT和D2R功能变化,探讨和比较DAT和D2R变化的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1. 偏侧PD猴模型: 正常雄性恒河猴2只(M1和M2),年龄8岁和10岁,体重8.0~9.5 kg,均为经右侧颈总动脉注射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剂量:0.7 mg/kg体重)产生PD样左侧肢体强直、运动减少等症状,其中阿朴吗啡(APO)未诱发出旋转,处死前亦未诱发出旋转。
2. DAT 和D2R配体标记:(1)99mTc-TRODAT-1标记:根据Meegalla等[3] 的方法合成并标记99mTc-TRODAT-1,标记率及放化纯度均大于90%;(2)131I-IBZM和131I-AIBZM标记[4]:采用氯胺T法标记131I-IBZM和131I-AIBZM,标记率>85%,放化纯度>95%。
3. PD猴模型DAT和D2R SPECT显像:于MPTP注射后不同时间进行SPECT显像(表1),M1进行3次显像,其中99mTc-TRODAT-1 DAT显像2次,131I-AIBZM D2R显像1次;M2显像2次,先后为99mTc-TRODAT-1 DAT显像及131I-IBZM D2R显像。动物在氯胺酮诱导麻醉下,进一步以氯胺酮及安定维持麻醉,于注射显像剂1~2 h前用KClO4封闭甲状腺及脉络丛。将猴仰卧固定于检查床上,头保持不动,OM线垂直地面。静脉注射放射性配体(99mTc-TRODAT-1、131I-AIBZM和131I-IBZM)后于不同时间(30 min、1 h、2 h、4 h)行断层扫描。采用低(99mTc)或高(131I)能高分辨率准直器,矩阵64×64,双探头绕头颅旋转180°,单探头绕头颅旋转360°,能峰40 kev(99mTc)和364 kev(131I),窗宽20%。采集结束后经计算机自动处理,重建脑断层图像,于注射后2 h选取清晰图像进行分析。在纹状体(ST)、额叶(FC)、颞叶(TC)及枕叶(OC)部位设定相同形状面积(圆形5.0 mm2)的区域作为感兴趣区(ROI),自动计算ROI放射计数,代表DAT或D2R的密度或功能状态。
4.131I-IBZM放射自显影: 猴M2接受131I-IBZM 1.4 mCi 注射2 h,SPECT显像清晰可见左、右侧纹状体放射性浓集分布后,将其迅速断头,取出全脑,干冰冷冻,经5%~7%羧甲基纤维素钠包埋固定,冰冻切片,片厚40 μm,选取经纹状体部位,左、右侧形态相一致的组织切片6~10张,将其紧贴于G-250自显像仪扫屏,显像曝光4 h,图像分析系统对两侧纹状体及各脑叶皮层进行光灰度测定,取其平均值并计算纹状体与各皮层测定值的比值。
5. 生化检测及病理观察: 猴M1于注射MPTP后4个月,行SPECT显像2个月后处死,取两侧尾核、壳核和黑质组织,匀浆后经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DA及其代谢产物,同时留取部分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
结果
1.99mTc-TRODAT-1 DAT SPECT显像:静脉注射1~2 h后,99mTc-TRODAT-1在纹状体区有高度放射性浓集,额叶、枕叶及颞叶皮质有轻度浓集。断层显像ROI LST/RST比值在1.10~1.22之间,图像显示左、右侧纹状体放射计数明显差别,左侧大于右侧(图1)。从表1中可见猴M1 ROIs ST/FC、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转运蛋白125I CIT放射自显影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 中医内科学 教学中要重视藏象理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