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decreased, and the density of GABAARβ-LI positive structures increased.Conclusion Glutamate and GABAA receptors in NTS migh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KA induced epilepsy and in anti-epileptic effects of VNS. 【Key words】 Epilepsy; Receptors, glutamate; Receptor, GABAA; Vagus nerve; Kainic acid
近年来,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作为一种非药物抗癫痫治疗方法倍受关注,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结果已证实,VNS具有明确的抗癫痫效果[1,2],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观察到,孤束核等结构与VNS的抗癫痫作用有关[3];还有学者观察到,VNS可使红藻氨酸(kainate,KA)致癫痫大鼠海马和齿状回内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1亚型阳性细胞数量减少[4]。孤束核是迷走神经进入中枢后的终止部位,但VNS对孤束核内谷氨酸受体(GluR)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了阐明KA致癫痫和VNS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了VNS对KA致癫痫大鼠孤束核内GluR5和GABAA受体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KA致癫痫和VNS抗癫痫的作用机制及其与GluR和GABA受体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1. 动物:实验用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90~250 g,将动物随机分成KA组、 VNS+KA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鼠。
2. KA组鼠的处理:腹腔注射KA(8 mg/kg)制成癫痫发作模型,癫痫模型的成功与否以其发作时的行为变化为主要指征。
3. VNS+KA组鼠的处理:将乌拉坦(800 mg/kg)经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手术分离颈左侧迷走神经,连接刺激电极。待大鼠清醒后,行迷走神经刺激。刺激参数:输出电流1.5 mA,频率30 Hz,波宽0.5 ms,刺激时间30 s,间隔5 min。然后,按KA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鼠,再继续进行VNS,重复10次,观察其行为变化。
4. 对照组动物的处理:腹腔注射与KA液等量的生理盐水,手术分离出颈部左侧迷走神经,但不对其进行刺激。
5. 取材:(1)KA组:癫痫模型制成后,观察2 h,记录癫痫发作次数。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下开胸,经左心室插管,先用0.9%生理盐水冲洗血液,再用含4%多聚甲醛和0.2%苦味酸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pH7.3)灌注固定。灌注完毕立即取脑并置入上述新鲜固定液中后固定4~6 h,再移入含30%蔗糖的PB中至沉底(4℃)。(2)VNS+KA组:待癫痫模型鼠发作次数减少≥50%后取材,方法同上。(3)对照组:与VNS组取材时间相当,方法同上。
6. 免疫组化染色:冰冻横切延髓尾段,片厚30 μm,切片隔4张取1张,分5套收集。按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每套切片孵育抗体量均为0.5 ml。(1)第1、2套切片分别入兔抗GluR5(UBI)和小鼠抗GABAA受体β亚单位(GABAARβ)血清,孵育24 h;(2)切片分别入Biotin标记的驴抗兔IgG(Chemicon)或Biotin标记的驴抗小鼠IgG(Jackson),孵育4 h;(3)切片均放入Avidin-HRP复合物(Vector)中孵育2 h;(4)放入含二甲基联苯胺(DAB)8 mg和0.001%的H2O2的0.05 mol/L trisHCl缓冲液40 ml中呈色。第1抗体和第2抗体的浓度为1 mg/L和10 mg/L,Avidin-HRP复合物的浓度均为5 mg/L,抗体和复合物的稀释均用含2%正常马血清和0.3%Triton×100的0.01 mol/L PBS。上述孵育均在室温下进行,各步骤之间均用PBS清洗切片。对照实验用正常兔血清或正常小鼠血清代替第1抗体孵育第3、4套切片,其余的染色步骤同上。第5套切片用Nissl染色,以便对照观察和定位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结果。
7. 结果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各组动物中,每只大鼠均随机选取6张切片,在明视野下计数双侧孤束核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