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因此应尽可能在降压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的正常血压波动曲线。 有研究表明,血压波动幅度大,可加重心脑血管损害,且无论短期或长期血压波动均可影响脑血管的调节功能[1]。而且,病情较重的高血压病患者,多数人血压显著增高多年,已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治疗时不宜使血压降得过低,否则会导致重要脏器血液灌注量降低,甚至引起脑动脉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形成血栓[2]。根据患者24 h血压变化规律,调整用药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使之与血压高峰相匹配,保证24 h平稳降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降压。但由于患者的病程、血压水平、及对药物的反应不同等诸多因素影响,使治疗上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可以了解降压药物的作用特点并掌握血压波动规律,从而选择更合理的降压药物和用药时间,以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使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罗素新.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中的预测价值.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2.
2 张宁仔.心血管科医师进修必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40-243.
(编辑:陈 沁)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