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中国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的分布特点

ble and prone to break. Intron 7 might not be a real deletion “hot spot”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positive rate of deletion detection with five primers mPCR was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with nine primers mPCR. Detecting deletion of exons 48 and 17 might be a preferable choice if the prenatal screening on a wide range of pregnancies would be needed.

  【Key words】 Muscutar dystrophy  Gene dele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ystrophin

  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中55%~65%为缺失,5%~10%为重复,8%左右为小的缺失和插入,点突变占25%左右[1]。dystrophin基因缺失分布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特点,如在以色列,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中缺失率较低[2],而希腊人和保加利亚人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断裂点分布有其独特的特点[3,4]。我们利用12对引物(9对引物[5]加7、50和52号外显子扩增引物)检测了56例DMD/BMD患者,分析了缺失型患者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断裂点分布。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共分析了274例无血缘关系的DMD/BMD患者9对引物检测的总检出率
及各引物最佳组合。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56例DMD/BMD患者均来自我院神经遗传病专科门诊,其中BMD 5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8个月至30岁。患者中有6例两两之间有血缘关系。53例无血缘关系的病例中12例有家族史或同胞发病,占23%。除1例8个月男婴为症状前诊断外,其余患者均有典型临床表现并经肌电图、肌酶谱检查证实。此外,结合国内文献221例资料,分析9对引物的总检出率。

  二、PCR扩增

  9对由Chamberlain设计的引物[5]由中山医科大学遗传病学教研室提供,为了解dystrophin基因缺失在中央缺失热区的断裂点,我们根据Beggs等[6]的设计合成了50、52号外显子扩增引物。将以上11对引物分为5对、4对、3对三组:5对引物为12、17、45、48、51号外显子扩增引物,4对引物为4、8、19、44号,3对引物为50、51、52号。每次扩增均同时设空白和正常对照。缺失的外显子再以单一引物PCR扩增验证1次。为了解7号内含子的断裂情况, 我们合成了7号外显子扩增引物,引物序列如下:7F:GCATGGAAGTAAATCTCATGGAAC;7R:GTGTAG-AAATGACAAGTCTCAGATG,扩增产物为279 bp。

  结果

  56例患者中28例至少有1个外显子缺失。53例无血缘关系的患者中27例有基因缺失,总检出率为51%。累及中央缺失热区的缺失24例,总检出率为45%, 占检出病例的89%。根据检测结果,在27例缺失的54个断裂点中,72%的断裂点位于44~51号内含子,50%的断裂点位于45~51号内含子。确定位于7、44、50和51号内含子内的断裂点共30个,22%、17%、13%的断裂点分别位于44号、50号、51号内含子。7号内含子断裂较少,仅4%的断裂点位于该内含子。

  结合文献资料[7-14], 274例DMD/BMD患者9对引物的总检出率为48%。对207例有完整资料的病例分析表明,48号外显子缺失最常见,45、51、17号外显子次之,它们各自的总检出率分别为28%、20%、16%、10%,分别占9对引物检出人数的57%、42%、33%、22%。4、8号外显子缺失少见,仅占总检出率的1%、5%。两对引物的组合以48号和17号组合检出率最高,总检出率为35%,检出人数占9对引物检出人数的73%。3对引物的最佳组合为48、45和17号,总检出率为41%,占9对引物检出人数的84%。4对引物的最佳组合为48、17、45和51号,总检出率为44%,占9对引物的91%。5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莱姆病螺旋体中国分离株外膜蛋白C基因
    第一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周精华择要
    中国儿童营养研究的进展
    中国中小学生皮褶厚度与体成分研究
    中国人着色性干皮病遗传互补组分析
    一个中国人群哮喘与5号染色体的连锁分
    中国西北三省区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
    中国北方儿童格林
    中国人群D20S161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中国人胃癌组织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研
    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付氧酶基因多态
    瘦素基因nt 19 A G变异与中国人2型糖尿
    中国青少年生活事件检查表编制报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