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抑郁症住院患者适应性睡眠改变的研究

反映了抑郁症发病的一种基本生物学改变[6]。正常人对陌生睡眠环境常出现适应性睡眠改变,而本研究中抑郁症住院患者最初两晚的睡眠模式却基本没有改变,提示他们对诱发应激处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即为功能损害的一种表现[5]。也有观点认为患者睡眠模式的病理特征本身就限制了睡眠的适应性改变,睡眠似乎被“锁定”在一个已定的模式中[7]。本研究结果的另外可能解释是抑郁症住院患者的睡眠适应发生较慢。但我们更倾向于前两种观点,因为有研究报道连续4晚或更长时间的睡眠记录都未观察到适应现象的发生[4,5]。目前,尚无充分的试验依据表明这种睡眠异常是阶段性表现还是具有遗传特征。

  尽管适应性睡眠改变的相对缺

乏对抑郁症住院患者似乎并不具有十分高的特异性,因为在广泛焦虑障碍的门诊患者中也发现有类似的现象[8],但有意义的是抑郁症不同亚型的患者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Reynolds等[7]就观察到抑郁症门诊患者有适应现象,他们认为这种不同的适应模式至少部分与疾病的不同亚型有关,而并不是简单的因为研究地点的不同。另外,在我们的研究结果中,有3例患者的REM睡眠潜伏期出现了与预期结果相反的现象,即第1晚的REM睡眠潜伏期反而比第2晚的REM睡眠潜伏期短,这与Kupfer等[5]的报道一致,Ansseau等[9]在大样本(92例)抑郁症住院患者中证实,尽管最初第1晚与第2晚REM睡眠潜伏期相似,但个体间存在差异,第1晚的平均REM睡眠潜伏期缩短与发病年龄早、此次发病时间较长,以及对三环类抗抑郁药不敏感有关。因此,我们认为受试者第1晚的睡眠资料不应轻易地被抛弃。

  参考文献:

  [1] Rechtschaffen A,Kales A.A manual of standardized terminology,techniques,and scoring system for sleep stages of human subjects.3rd ed. Los Angeles:Brain Information Service/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3.1-12.

  [2] 张远惠,刘协和,刘晓华,等. 原发性抑郁症多导睡眠图的研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30-33.

  [3] 耿直,徐捷,翟书涛,等. 正常人新环境中睡眠第一晚效应研究.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338-339.

  [4] Mendels J,Hawkins DR.Sleep laboratory adaptation in normal subjects and depressed patients(“first-night effcet”). Electroencephalogr Clin Neurophysiol,1967,22:556-558.

  [5] Kupfer DJ,Weiss BL,Detre TP,et al.First night effect revisited:a clinical note.J Nerv Ment Dis,1974,159:205-209.

  [6] Reynolds CF 3d.Sleep and affective disorders:a minireview. Psychiatr Clin North Am, 1987,10:583-591.

  [7] Reynolds CF, Newton TF,Shaw DH,et al.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leep findings in d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症状学及神经递质的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
    抑郁情绪及负性态度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
    养血益脑饮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脑梗
    穴位埋线治疗抑郁性神经症47例临床观察
    住院病人中老年抑郁心理障碍的探讨
    路优泰并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肾衰竭后抑郁
    浅议老年肢体残疾患者抑郁状态
    浅论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程
    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
    脑梗死后抑郁发作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