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40岁,平均(25±7)岁;总病程2周至3年,本次病程为2周至6个月。首发患者在研究前未服用任何精神药物,复发者研究前2周停用抗抑郁剂及镇静安眠药。 2.对照组:为本院健康的工作人员。共21名。其中男11名,女10名;年龄19~41岁,平均(25±4)岁。近1个月内未服苯二氮类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
经t检验,2组间的年龄、身高、体重、颈围、颈长、胸围、腰围、臀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二、方法
抑郁症组研究前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总分为(29.2±8.3)分,睡眠障碍因子为(3.3±1.1)分。用自编的睡眠调查表分别对2组睡眠行为障碍进行调查,内容包括:(1)入睡困难:指上床熄灯后0.5 h以上仍不能入睡。(2)早醒:指比平时早醒1 h以上,且醒后不易再入睡。(3)睡眠维持困难:指入睡后经常醒来,睡眠浅。(4)睡眠过多:指每晚需睡眠9~10 h,超过正常生理需要。调查表由医师填写。为避免抑郁症组患者的主观成分还参考家属提供的睡眠情况。2组调查均经多导睡眠图(PSG)校正,以尽量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采用百诺代公司生产的P&D9600型多导睡眠仪进行睡眠生理学测试,连续同步记录全夜7~9 h的脑电(C3-A1,C4-A2)、眼动、颌肌电、口鼻气流及鼾声、胸腹式呼吸动度、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脉搏、血压等11项指标。次日将全部记录回放自动分析处理,再经人工逐项检查核对纠正。全部被试者均按平时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于晚9:00~9:30进入实验室。第1晚预睡,第2晚放置电极进行PSG检查,睡眠分期按Recheschaffen提出的标准分析[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按Guilleminault标准确诊[2]。全部数据输入微机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t检验及相关检验等。
结果
一、2组睡眠障碍发生率的比较
抑郁症组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过多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睡眠维持障碍尤为显著(P<0.01)。表1。
表1 抑郁症组与对照组睡眠行为障碍发生率的比较
组别例数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过多例数(%)例数(%)例数(%)例数(%)抑郁症3215
47
13
41
17
53
9
28
对照 2131421031415χ2值 6.0* 6.0* 8.1** 4.5* * P<0.05,** P<0.01
二、2组睡眠进程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睡眠潜伏期(SL)长、觉醒时间(ATA)长、觉醒次数(AT)和醒觉睡眠比(A/TSA)多、睡眠效率(SE)、睡眠维持率(SMT)低和REM潜伏期(RL)短(P<0.05~0.01)。与对照组同性别比较,抑郁症组男、女性SL、ATA长,AT、A/TSA多,SE、SMT低,RL短,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P<0.05~0.01);而各组内男、女间上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表2。
三、2组睡眠结构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I期睡眠(S1)长,III、IV期睡眠(S3、S4)短;REM周期数(NRP)少。与对照组同性别比较,抑郁症组男、女S1长,S3、S4短,NRP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P<0.01~0.05)。抑郁症组男性S1期较女性长、NRP少(P<0.01),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男女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3。
四、2组其他睡眠参数的比较
抑郁症组有1例男性呼吸紊乱指数异常(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