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激素组(t=2.51,P<0.05)差异仍有显著性。经过6天消退期, 强迫游泳组和糖皮质激素组在吗啡搭配的箱体中停留时间[分别为(7.6±1.1)min,(7.4±0.8)min]亦分别高于盐水组[(7.3±1.0)min]; t1=4.15,P1<0.01; t2=3.38,P2<0.01。这说明强迫游泳和注射糖皮质激素能够延缓条件性位置偏爱的消退。 讨论
应激性刺激种类繁多,在动物实验中,常采用强迫游泳、束缚、电击、隔离、食物限制等。强迫游泳作为一种稳定、简便、可靠的应激方式,被广泛地应用研究应激和抑郁的动物实验中[7]。在本研究中,我们
采用了这种传统的应激方式。应激的共同特征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使肾上腺释放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在应激时,其外周作用主要是抗炎和免疫抑制,在中枢是通过控制和调节应激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而发挥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Munch等[8]曾根据临床现象提出假设:某些应激性刺激可以强化阿片的自我用药行为,并可诱导毒瘾复发。本结果显示,给予强迫游泳可以加强小鼠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并延缓这种条件反射的消退,与上述假设相符。而给予外源糖皮质激素亦可以使小鼠对吗啡依赖行为反应增加,强化小鼠对吗啡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取得与应激造成的相类似的结果,由此可以提示,应激可能是通过促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强化药物依赖行为。Jefferys等[9]证实,糖皮质激素参与了犒赏效应的生物学过程,如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强犒赏神经中枢中的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NAs)多巴胺的释放,使机体对精神兴奋剂或阿片类物质的行为和心理反应增加,抑制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则会逆转上述效应。糖皮质激素在应激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参与抗炎和免疫抑制,避免机体对“环境威胁”的过度反应,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中枢犒赏系统,减轻机体对刺激的厌恶反应,避免对威胁的过度回避,从而增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持“应对平衡”。糖皮质激素参与犒赏效应已得到一些研究的证实[9,10]:(1)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可以增强机体对奖赏刺激的反应;(2)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加和减少将分别强化和抑制犒赏行为;(3)给予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将会出现正性强化作用。
应激强化成瘾行为除了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外,还可能是因为应激使机体处于行为敏感状态和精神运动兴奋性增高[11]。行为敏感会使机体对成瘾药物的行为反应增加,而精神运动性兴奋会使中枢多巴胺基础水平升高,接受精神兴奋药物后相关脑区对多巴胺系统的反应性随之增强,从而强化了药物成瘾或加重戒断症状。总之,应激促进阿片类条件性位置偏爱的机制是复杂的,我们仅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及开展药物依赖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初步线索。能否通过控制应激和调节糖皮质激素分泌来预防和治疗药物依赖,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及卫生部基金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Kofoed L, Friedman MT, Peck R. Alcoholism and drug abuse in patients with PTSD. Mol Psychiatry, 1996,1:232-254.
[2] Barnet B, Duggan AK, Wilson MD,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ostpartum substance u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in adolescent mothers. Pediatrics, 1995,96:659-666.
[3] Hooks MS,Sorg BA, Kalivas P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RNA levels and the locomotor response to novelty. Brain Res, 1994,663:312-316. [4] Bals KR, Ableitner A, Herz A, et al. Neuronatomical sites mediating the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opioids as mapped by the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paradigm in rats. J Pharmacol Exp Ther, 1993,246:489-495.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