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办、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协办的全国神经症与应激相关疾病学术会议,于1999年7月20~24日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67篇,13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及其主任委员张明园教授等发来贺信。
根据论文内容,大会分为“神经症与应激相关疾病”和“非神经症与应激相关疾病”两个专题,分别进行了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
一、 神经症与应激相关疾病
1.神经症:代表们讨论了有关神经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问题。梅其一等认为强迫症的诊断标准中病期标准应持续至少3个月,排除标准中应增加器质性因素所致的继发性强迫症。江开达的研究提示在焦虑和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中帕罗西汀等新型抗抑郁剂优于经典药物。张亚林等基于其研究结果认为道家认知疗法能有效缓解焦虑障碍患者的症状,与药物疗法相比,起效慢,但远期疗效好,并提出道家认知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取长补短,是治疗焦虑障碍的最佳选择。
2.应激:贾福军等报道了唐山地震21年后幸存者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患率为1.58%,并认为被埋压、女性、年龄、抑郁、精神分裂症及精神衰弱等是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蔡伟雄等的研究证实慢性实验性应激、情绪性行为变化能使STZ鼠血糖显著升高。
3.气功:此次大会收到有关气功、迷信和巫术所致精神障碍的论文12篇。谢世平等对气功态下和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脑电地形图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进行了研究,提示α2波功率明显增加可作为判断是否处于气功态的一种客观指标;气功态不能提高认知水平;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是处于气功态过久或不能收功的观点是错误的。单怀海对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分类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非神经症与应激相关疾病
1.成瘾行为:此次会议共收到有关论文30篇,占论文总数的11.2%,提示吸毒和酒中毒问题在我国日益严重,也越来越受到精神科医生的关注。胡健等报道酒依赖前期的每日饮酒量比酒依赖后期多,但后期的每日饮酒频率却比前期高;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从酒依赖到出现记忆障碍、周围神经炎和痴呆的年数分别为(7±4)年,(9±4)年和(11±4)年,其中83%存在社会功能损害。蔡军等报道在部分酒依赖患者中存在脑结构异常。吴超全等报道采伐工人的饮酒率和酒依赖患病率分别是65%和8.9%,均高于产业工人。
2.其它:肖水源介绍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及其测定方法。何克应等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自知力和精神症状等自身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较社会、家庭环境因素更为重要。
杨德森、翟书涛、许又新及杨菊贤教授为大会作了专题报告。杨德森教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神经衰弱的初步共识:虽然神经衰弱的诊断在精神科专家中认为已经过时而不受青睐,但此类症状被公认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但不同的地区和文化各有其变异形式和名称。翟书涛教授介绍了人格障碍的诊断分类及其研究进展。许又新教授介绍了抑郁症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提出目前抑郁症的诊断有扩大化趋势,并重点讲述了抑郁症的症状特点。杨菊贤教授介绍了心身疾病和躯体化障碍的研究现状。认为当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师对神经症及应激相关疾病的学习已越来越重视。
大会还特邀了湖南医科大学的胡凯教授作了有关道家和儒家学说的认知系统和身心休养方法的大会发言。
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神经症与应激相关疾病会越来越受到各科医生的关注,有必要建立全国性协作组对此类疾病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