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切开患者安全吸痰的临床体会 |
|
气管切开患者安全吸痰的临床体会 我院ICU病室于2004~2005年收治重型脑外伤及脑血管意外者120例,其中行气管切开者33例。气管内吸痰是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通畅的一个有效护理措施,如果吸痰操作不当,以及过于频繁,可造成诸多并发症。如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及感染。为了探讨正确的吸痰方法,保证病人安全,现将为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33例,男27例,女6例,年龄12~76岁,平均44岁,其中特重型、重型颅脑外伤22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气管切开时间最长46天,最短7天。护理上给予病人正确体位放置、气管套管科学的管理、注意呼吸道的湿化、保证痰液有效引流、控制医源性呼吸道感染、注意帮助呼吸肌恢复功能等取得了良好效果。2 吸痰的方法2.1 吸痰管的选择 宜选用管壁光滑,富有弹性的吸痰管,直径不超过气管套管的1/2,这样在吸痰时空气仍可进入肺部,大大减少窒息的可能,并防止负压过大引起肺不张。2.2 气道湿化和温化 气管切开病人每日从呼吸道排水量1000ml,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温作用,吸入未经湿化的氧气,使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易造成堵管。方法:①直接灌洗方法:用注射器吸5ml生理盐水在病人呼气末快速注入气道,达到冲洗的目的;②气道滴入湿化液:每1/2h一次,每次滴入量3~5ml,应在呼气末转吸气时沿气管内壁缓慢匀速滴入,避免在病人咳嗽时滴药,以免药液的浪费;③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即以输液泵控制24h内不间断地、均匀地人工气道内滴入0.45%的无菌盐水□□④雾化:常规每4h一次,用药可用a-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气道温化应达到32℃~35℃,应<40℃,以免造成烫伤。2.3 适时吸痰的观察 频繁吸痰容易造成患者气道损伤使气道分泌物增加,故吸痰应根据病情而定,减少不必要的吸痰。护理人员应勤巡视病房仔细观察患者变化,如①有咳嗽或呼吸窘迫;②在病房病床旁听到痰鸣音或使用听诊器放置胸骨上窝听到痰鸣音;③氧分压或氧饱和度突然降低。若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均应立即吸痰,且应在为患者更换体位,翻身,雾化吸入后吸痰2.4 吸氧 吸痰前通过面罩可给病人吸纯氧2min,或简单呼吸囊在6~8L/min氧流量下膨肺1~2min,可有效预防缺氧而窒息。2.5 吸痰方法 检查负压:压力过高易损伤气管内壁,严重引起肺不张,负压过低吸痰不净,造成反复痰,次数过于频密也会损伤气道,吸痰时间过长易造成低氧血症。方法:①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后松开负压,进管至气管隆突处刺激咳嗽后稍往上提0.5~1cm加负压,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②一湿,二膨,三吸。一湿即痰液粘稠时可先往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3~5ml,二膨即以简易呼吸器在病人呼吸末膨肺6~8次.一可以增加氧的储备用量,避免吸谈时造成缺氧.二可以增大肺通气量,便于分泌物的引流,利于吸痰。三吸即给病人吸痰。吸痰管进入气道次数不要超过3次,吸不净痰液可先退管吸氧后再吸以造成低氧血症,禁止插入同时施加负压,禁止反复提插避免“拉锯式”动作过于粗暴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跳骤停,吸往气管粘膜时应松开负压。2.6 吸痰前中后的观察 吸痰前中后须密切观察病人心率、呼吸、神志、面色的改变,心电监护者可密切注意SpO2的变化,出现心率失常或SpO2<90%时立即停止操作,吸痰后要听诊双肺呼吸音。3 注意事项3.1 严格无菌操作 一人一副手套,一次一根吸痰管,口气道分开,吸痰管用无菌镊夹取,若合用应先气道后口腔,雾化器专人专用,专桶消毒,储痰罐每班更换浸泡液,连接管一人一条,护理盘24h更换一次。3.2 操作时动作要娴熟、轻柔,吸引负压不超过0.5kPa,每次吸痰连续次数≤3次,每次持续时间≤15s,痰多一次不能吸净者,先吸氧,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再吸痰。3.3 吸痰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变化,均要立即停止吸痰。3.4 气管内插管或气切套管抽干净后,再抽吸鼻腔及口腔内的分泌物。3.5 吸痰应该避免在进餐1小时内执行,以防引起呕吐,而造成吸入性肺炎。在临[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非致死性蓄意自伤204例报告 下一个医学论文: 国产头孢吡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