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替沙星联合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
|
加替沙星联合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属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体外具有广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它高效低毒和对结核菌有杀灭作用,是一种抗结核新药。我科自2001年4月至2006年1月对住院复治菌阳肺结核122例采用加替沙星联合抗结核治疗,以探讨该药对复治肺结核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选例对象 ①曾接受抗结核治疗半年以上的菌阳复治肺结核;②年龄19~75岁,非孕妇患者;③无糖尿病、精神病及心、肺、肝、肾等严重合并症者;④未用过喹诺酮类药物抗结核治疗者。⑤对该药物未过敏者。1.2 分组 治疗组84例,男性52例,女性32例,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43岁,Ⅲ型肺结核52例(61.9%),Ⅳ肺结核32例(38.1%)。对照组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19~71岁,中位年龄45岁。Ⅲ型肺结核16例(42.1%),Ⅳ肺结核22例(57.9%)。1.3 治疗方案 治疗组6HK(Th)/2HKG(异烟肼(H)、卡那霉素(K)、乙硫异烟胺(Th)、加替沙星(G))。对照组6HK(Th)/2HK。药物剂量:每日H0.3g,Th0.6g,K0.75,治疗组患者每日加用注射用加替沙星0.4g(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罗欣严达)。1.4 观察项目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检查肝、肾功能,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并加以记录。每月复查肝、肾功能,痰结核菌涂片及培养,培养阳性着均作菌型鉴定及耐药试验。1.5 满疗程化疗疗效考核标准1.5.1 细菌学考核标准 疗程末每月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连续3个月阴性者。1.5.2 X线检查 ①病灶:显吸:病灶吸收1/2;吸收:病灶吸收<1/2;不变:病灶无明显变化;恶化:病灶扩大或播散。②空洞:闭合:空洞完全闭合;缩小:平均直径缩小,>1/2;不变:平均直径缩小或增大<1/2;增大:空洞增大>1/2,或出现新空洞。 2 结果 2.1 退组 治疗组22例,对照组16例。退组原因: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分别为前庭损害6例(27.3%)和2例(12.5%);听神经损害6例(27.3%)和2例(12.5%);肝功能损害6例(27.3%)和12例(75.0%);治疗组恶心呕吐2例(9.10%)及死亡2例(死于肺部感染)。治疗组及对照组的退组率分别为26.2%和43.1%。2.2 完成疗程情况 治疗组满疗程62例,痰菌阴转54例(87.1%)。对照组满疗程22例,痰菌阴转12例(54.5%)(p<0.005)。2.3 完成疗程病例治疗前痰菌耐药情况 两组病人中痰菌培养阳性并能做药敏试验共38例。耐药菌株有30例(78.9%),以耐H、R为最多,依次为耐S及TB1,而耐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OFL)、加替沙星(GAT))各2例(见表1)。治疗组耐药20例。其中耐6种药物4例(20%);耐4种4例(20.0%);耐3种8例(40.0%)。对照组耐药有10例,其中耐4种药物4例(40.0%);耐2种2例(20.0%),耐1种2例(20.0%)。耐H、R2例。 表1 两组治疗前痰菌耐药情况H R S TB1 KM E OFL GAT组别 例数% 例数% 例数% 例数% 例数% 例数% 例数% 例数%治疗组 18 90.9 14 70.0 14 70.0 12 60.0 10 50.0 10 50.0 2 10.0 2 10.0对照组 4 40.0 8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TGF 信号转导通路与肺纤维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