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膜炎中的应用 |
|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膜炎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总结探讨胸膜炎积液抽放水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结果:治疗组放胸水的量1000~6400ml;次数1~6次;胸水消失的天数1~5天;无胸膜肥厚及包囊积液、出血、感染。讨论:传统方法抽胸水,操作繁索,病人痛苦大,尤其是胸水逐渐减少时对胸膜的损伤几率较大,胸膜肥厚、包囊的发生率也较高。本方法安全、方便、实用、疗效可靠、损伤小、无出血、感染。应用尿激霉可保证引流通畅、减少胸膜肥厚。 关键词 胸膜炎 中心静脉 导管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的特异性炎症,以往多主张间断抽放胸水,由于抽液不及时而胸膜肥厚的发生率较高。我科在化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不定时反复彻底放胸水,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诊断标准 细菌学、病理组织学和临床表现(结核菌素阳性、胸水特点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以及抗结核治疗有效为依据。 1.2 病例选择 2003年3月~2005年3月住院病人中、大量胸腔积液经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共87例做为治疗组,随机抽取2002年以来住院病人传统方法抽液治疗的胸膜炎90例做为对照组。治疗组:男性53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36.2岁;对照组:男性57例,女33例,平均年龄33.2岁。 1.3 方法 观察组:B超定位,一般选腋后线与液平面最宽处穿刺,局部消毒、铺巾、麻醉,参考超声指明的深浅度,用弹性导丝导引注射器,配薄壁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弹性导丝,沿弹性导丝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艾贝尔14Ga.2.2mm. 20.30带侧孔的单腔管中心静脉配套管针),使其在胸膜腔内部分保留5~8cm。拔出弹性导丝,关闭调节器,外留导管用一次性无菌贴膜固定,末端口接负压引流袋。打开调节器放液,根据胸腔积液的量,选择放液速度及量,一次放液500~1000ml,每日1~2次。直到胸腔积液放尽,保留导管2天后拔出导管。部分积液粘稠导流不畅或阻塞,用尿激酶10u通管或胸腔注射。对照组:常规胸穿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每周1~2次,直到胸水抽完。两组病人均同时用2HRZE/4HR方案抗结核及强地松治疗。 2 结果 抽放胸水的量:治疗组:1000~6400ml,对照组:600~3700ml。抽放胸水次数:治疗组:1~6次,对照组:2~9次。胸水消失天数:治疗组:1~5天,对照组:3~17天。胸膜肥厚:治疗组:无,对照组:17例。包囊性积液:治疗组:无,对照组:6例。住院天数:治疗组:平均12天,对照组:23天。一例病人因住院33天仍有少量积液而转院。两组病人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治疗组有11例病人胸腔注入尿激酶无大出血,有4例出现少量渗出血。 3 讨论 常规方法抽胸水,操作复杂,反复操作病人较痛苦,尤其是胸水量逐渐减少时穿刺针易损伤脏层胸膜,反复胸穿易发生肺、胸壁等脏器和组织的损伤、出血、感染、气胸等。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结核中毒症状较为明显,如不及时短期内抽出,会造成为胸膜肥厚或包囊性积液甚至发展成脓胸。因此早日消除胸内积液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缩短病程的关键。本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并在短期内非限量不定时反复放液,在控制放液速度的情况下,一次性抽液1000ml以上,其中1例抽液达1300ml,无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疗程大大缩短,胸膜肥厚或包囊性积液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本疗法操作简单,引流用的导管细而软、付有侧孔,对胸膜组织损伤小,不易阻塞,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胸膜壁层多处损伤、出血、而后者又影响胸水的吸收。本疗法安全有效,留置选择置管部位不影响睡眠,起居、活动。也适合门诊病人的治疗。对癌性胸腹水效果更好,并能较长时间保留置管。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不典型肺癌12例误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某钢铁企业粉尘与尘肺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