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咳散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8例疗效观察 |
|
止咳散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8例疗效观察 摘要 笔者近年来采用止咳散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8例,取得一定的疗效。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性22例,男性16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8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周,治疗结果,经治疗1~2个疗程,临床治愈29例(占76.3%);显效5例(占13.16%);好转2例(占5.26%);无效2例(占5.26%),总有效率为94.7%。 关键词 急性支气管炎 止咳散加减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炎急性炎症,病变局限于粘膜,痊愈后能完全修复。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外感咳嗽”,四时均可发生,尤以冬春气候寒温突变时多见;四时六淫之邪,多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因之而被束,清肃之令不行,或素体痰盛,外引内合,气道受阻,逆而生咳。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为主,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笔者近年来采用止咳散加减治疗38例患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性22例,男性16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8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周。 2 辨证以风寒袭肺为主 3 治疗方法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3.1 主方 桔梗10g 荆芥6g 炒紫菀10g炙百部10g炙白前10g 甘草6g 陈皮9g 鱼腥草30g 夏枯草30g。 3.2 煎服法及调护 上方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二次服用7天为一疗程。 调护:服药期间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 疗效观察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微咳嗽;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变无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5 治疗结果 本组38例患者,治愈29例(占76.32%),显效5例(占13.16%);好转2例(占5.26%);无效2例(占5.26%),总有效率为94.74%。 6 典型病例 刘某,女42岁,干部。2005年3月28日就诊,自诉一周前因淋雨后,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咳嗽,曾在人民医院予“菌必治”静脉滴注,口服急支糖浆3瓶无好转;近日咳嗽加重,现头痛,发热,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肢体酸楚无力,舌苔薄白,脉浮,证属风寒袭肺,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炒桔梗10g 荆芥6g 炙紫菀10g 百部10g 炙甘草10g 炙白前10g 制半夏10g 陈皮9g 鱼腥草30g 夏枯草30g 一日一剂,一周后症状明显好转,后继续4剂痊愈。 7 体会 急性支气管炎,属祖国医学中的“外感咳嗽”范畴,本病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张景岳曾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之说;《医学三字经·咳嗽》“《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之逆干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景岳全书·咳嗽》:“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治疗时应注意宣肺驱邪与润肺止咳两方面,方中重用鱼腥草,夏枯草增强清润消炎的作用,纵观全方有宣润并济之功。 参考文献 1.于世良.浙江中医杂志,1991;6 2.刘康平.黑龙江中医药,1992;1 3.康耀平.广西中医药,1995
上一个医学论文: 咳嗽变异型哮喘误诊2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气管套管内结痰痂的原因及预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