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性控制在防范呼吸科病房护理差错中的应用 |
|
控制是管理活动的一种形式。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定义控制,是指管理人员为保证下属的执行结果与计划相一致,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实现预期目标和计划的管理活动。下面介绍预防性控制在防范呼吸科病房护理差错中的应用。
1 可能出现的护理差错
皮肤受损,药物外渗,意外损伤,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窒息),药物使用错误(发错药、打错针)等。
2 预防性控制措施
2.1 皮肤受损 主要为压疮,其次是烫伤。
2.1.1 压疮 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护理程序进行预防。(1)评估: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具有预测能力的方法是分级评分法,即Braden 。Braden分级评分法要求护士根据所评测的压疮危险状况之分值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发生压疮危险程度评分高的病人,不仅要观察受压部位皮肤颜色,而且要触摸其质地;(2)计划:对皮肤完整的病人 预防压疮,对院外带入压疮则促进愈合;(3)措施:减轻压迫,保持干燥,减少磨擦,加强营养。其中间歇性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应用电动按摩气垫床辅以翻身,骨突部位必要时贴减压贴,缓解压力;(4)评价:换班床头交接,尤其是新、危重、昏迷及特殊病人。一旦异常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
2.1.2 烫伤 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年老体弱病人容易出现。预防:向病人及家属作好宣教并做(1)使用热水袋保温时套好布套,水温≤50℃,避免使用玻璃瓶及其它散热快的保温物品;(2)洗脚时先用手试水温,后将足趾浸泡于水中。
2.2 静脉药物外渗 呼吸科病人大多数是老年呼吸道感染及癌症患者,并发症多,常需要使用多种抗生素、血管扩张剂、呼吸兴奋剂及抗肿瘤化疗药物等,并强调血药浓度,常致使局部静脉内渗透压迅速增高,从而产生损害作用,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瘀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预防:(1)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输液,至少应少于4次,而且两次穿刺点的距离尽可能的远。(2)严格选择静脉,对刺激性药物,静脉要求粗、直、易固定、易观察。使用两种药物均不能漏至血管外,若已发生可用局封,抬高患肢。
官方专业肿瘤会诊机构
2.3 意外损伤
2.3.1 坠床 躁动、昏迷、行动受限者易发生。预防:向病人及家属交待(1)专人陪护;(2)使用约束带和床栏的必要性,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用上述保护装置。
2.3.2 跌伤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步态不稳,对新环境不熟悉时易发生。预防:(1)介绍病室走道、厕所设施、环境情况;(2)为行动受限者设专人陪护;(3)正确指导使用拐杖,并派人保护;(4)保持地面干燥,穿软底平跟鞋;(5)夜间病室应开启光线柔和的地灯,且电源开关、呼叫开关容易触及。
2.4 窒息 (1)呼吸科病人往往机体防御机能低下、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或发生咯血均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预防:①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人神志、表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使用床旁监护仪,观察病情动态变化;②正确指导使用雾化剂,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③鼓励病人自行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④加强对咯血病人的监护,采取头低脚高位,头偏向一侧,有血块及时抠出或吸出,并备以气管切开包于床旁,一旦出现窒息,立即抢救。(2)卧床病人进食太快、食物质地较硬呛入气管,呼吸道不通畅等。预防:①指导病人及家属进食时头偏向一侧,略抬高床头30°;②进食时不宜太快、太多,意识模糊者根据病情变化决定饮食种类,能自己进食尽量自己进食,以控制吞咽 速度,勿吃硬质食物如蚕豆、糖果等。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肺心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与发生机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