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心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与发生机制 |
|
不失为诊断肺心病的一项有用指标。
23 QRS低电压 可出现于肢导联和胸导联。但常见于前者。是肺心病常见的心电图变化。但并非右室肥厚的特异表现,肺气肿或全身浮肿时,也可出现。
24 右束支传导阻滞 正常人也可出现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如果肺心病患者以往心电图正常,现在出现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则有助于诊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属病理性,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
ST段和T波:ST、T变化为非特征性的。肺心病的ST、T变化主要是右心室负荷增加,引起右室肥厚的部分心电图表现。ST、T变化主要在右胸导联的Ⅱ、Ⅲ、avF导联上。表现为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在分析ST段变化时,一定要结合同一导联的QRS波和T波。肺心病患者由于存在着低电压,可使上述导联中的ST段仅轻微下移而被忽视。在正常情况下,右胸导联多以负波(S)为主,T波既可直立也可倒置。肺心病右胸导联多以R波为主(R、qR、qRS、RS)型,如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则有意义。
心律失常:由于肺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故心率多数增快呈高基础心率状态,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约为22%~461%,多为房早、多源性房速、室早等心律失常。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与慢性低氧血症、呼吸道反复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心肌病变、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药物影响等有关,其中尤以洋地黄中毒及利尿剂使用不当造成低血钾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最密切。此外据Hollor 24 h监测结果表明,夜间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应予注意。这可能与肺心病患者夜间通气量减低,PaO2降低,CO2潴留,V/Q比例失调加重等有关。肺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特征为阵发性和可逆性。如果感染得到控制,缺氧和心功能得到改善,多数心律失常在病情好转时可以消失或减轻。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测因素及治疗选择 下一个医学论文: 预防性控制在防范呼吸科病房护理差错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