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多元非线性人体循环呼吸系统模型及其应用

性而加入的修正项,在等效电路中用RVn表示;图中pE表示各血管段所受外加压力. Rn,Ln及Cn分别表示第n段血管的等效流阻、等效流感及血管顺应性,其值可由下面各式求出:

式中:ρ为血液密度,rn为血管半径,ln为血管长度,hn为管壁厚度,μ是粘滞系数,E是管壁的弹性模量,Vn为血管容积,Vn0是血管内外跨壁压为0时该血管段的容积. pGn表示由重力引起的血流静力学压强,其值可由下式计算:

pGn=ρGzlncosθn

其中Gzlncosθn表示整个加速度沿血管长度ln方向的分量(Fig 1).

  为仿真研究囊式抗荷系统的抗荷效果,论文按照人体解剖结构及大覆盖面积抗荷服的作用部位对腹部、腿部各血管单元的分段进行了重新划分,尤其对腿部各单元的分段进行了细化. 扩展后的血管系统包含34段动脉及相应分支的静脉,动、静脉间由18个集总的外周循环单元相连接,其中腿部动、静脉血管均被细分为14段.
1.3 多元非线性肺循环模型
1.3.1 肺循环建模过程中的主要考虑 ①肺B2垦艿姆植悖河捎诹魈寰惭沟淖饔茫谥绷⑻逦幌拢臃蔚撞恐练味ゲ浚骷负醭氏咝约跎? 重力是造成肺内血流非均匀分布的重要原因. 若肺底与肺顶间的垂直距离为30 cm,则肺底部血管内的静水压比肺顶部者约高出3 kPa[1]. 考虑到肺的解剖结构及各向同性性质,为了反映在重力作用下肺循环所受的影响,建模时我们将肺功能性地分为结构相似的三层,每一层均包括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取人体肺的长度为30 cm[1,6],则每层肺血管的长度均为肺总长的三分之一,即10 cm;上、中、下三层分别表示肺尖部、肺中部及肺底部的血液循环,每层肺内的动、静脉血管均受到重力产生的压力源的作用,压力源的大小与血管长度、重力的大小及其作用方向有关,如Fig 2 (a,b)所示.
  ②呼吸对各级肺血管的影响:肺部血管可分为“肺泡血管”和“肺泡外血管”两部分,以分别描述呼吸时肺循环受到的影响. “肺泡血管”主要指肺毛细血管,与肺泡间仅有一层薄的上皮细胞,其膨胀或塌陷取决于其内压力与肺泡压之差. “肺泡外血管”主要指比较大的分配血管与容量血管,即肺动脉和肺静脉,这些血管穿行于肺实质中,其血管压力及阻抗受肺实质的影响. 肺部扩张时,它们亦被拉伸扩张,从而改变肺血管口径和长度,导致血管容量的变化[1].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将“肺泡外血管”的特点用肺动、静脉顺应性的非线性来表示,所采用的肺静脉等效顺应性Cpv与跨肺压ptp的关系为:

式中:ptp0为平静呼吸时呼气末的跨肺压;Cpv0为肺静脉等效顺应性在跨肺压为ptp0时的值,α,β为顺应性的变化幅度,b为顺应性随压力的变化指数.
  ③肺泡压对肺循环血流的影响:“肺泡血管”即肺毛细血管的膨胀或塌陷取决于其内压力与肺泡压之差. 由于肺循环压力较低,且在流经肺毛细血管网时存在压降,导致肺静脉压力更低,可低于肺泡压. 当肺泡压palv在肺内相等,而血管内压随位置而异时,跨壁压亦不相同,这在肺中有可能导致三种情况[1]:第Ⅰ种:肺动脉压pa较小,若pa<palv,则毛细血管可能塌

陷,该区域只有通气,无血液流经,被称为肺泡区死腔;第Ⅱ种:当肺泡压在肺动、静脉压力之间时,肺血流大小就取决于肺动脉压与肺泡压之差,故血液流量随垂直位置的下降而增大;第Ⅲ种:pa和肺静脉压pv均大于palv,血液在动、静脉压差的驱动下流动.
1.3.2 多元非线性人体肺循环模型 由于肺循环穿行于肺脏这一特殊的生理器官内部,肺部的活动对肺血管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往往存在正负交织的几种作用,因此对其建立分段模型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在建模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上节介绍的影响肺循环血流分布的主要的、且已基本达成共识的因素,将人体肺循环按其解剖结构分为三层,每层均由肺动脉、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网构成,其等效电路模型如Fig 2所示.

  Rpa,Lpa,Cpa分别为各级肺动脉的流阻、流感及非线性血管顺应性;Rpv,Lpv,Cpv分别为各级肺静脉的流阻、流感及非线性血管顺应性;Rpp表示肺毛细血管的血流阻力;pIT代表胸内压;pGa,pGv代表由重力引起的沿肺动、静脉方向产生的流体压降,其表达式与体循环的基本相同. 肺动脉根部有肺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在模型中由通路1,2模拟.
  肺毛细血管网的结构及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但在整个肺循环过程中是产生压力降的主要部分,因此,模型中将每层肺循环的肺毛细血管网等效为一血流阻抗,加入肺泡压对毛细血管血流的影响,并在静脉血管模型中将肺毛细血管网的某些主要变化及影响因素(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多元发展理学治疗 迈向人人享有健康的
    血浆黏度与纤维蛋白原及血脂的临床相关
    特需医疗多元文化护理
    多元文化护理在ICU病房中的应用
    特需医疗的多元文化护理
    1世纪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多元化管理意
    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多元化角色探讨
    住院患儿实施多元文化护理管理
    多元文化护理用于ICU综合征的预防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